在日本九州北部的海邊上,現在出現了一座新名護屋的城堡。
這座位於九州島肥前國松浦郡海邊上的棱堡,是在豐臣秀吉建造的那座名護屋城的廢棄的基座上建造的原來的名護屋城是當時日本國內僅次於大坂城的第二大城堡,又在遠離德川幕府統治中心的九州。所以在關原之戰後,就被德川家康下令拆毀,只剩下一個基座還在,直到五年前德川家光才下令重建名新護屋城。
不過被重建起來的新名護屋城不再是一座禁不住大炮轟擊的日式城堡,而是一座西式的棱堡,由西班牙駐大清、日本大使德薩拉曼卡帶來的工程師負責設計和建造。
棱堡建成之後,德川家光就在名護屋城之前加了個新字,來為這座看上去非常堅固的堡壘命名,將之作為日本西南海防的根本,同時也是指揮入朝作戰的大本營。
而德川家光本人,在得知了朱由檢從西域返回後,就從江戶挪到了新名護屋城。擺出了一副要將軍守國門的姿態守了好長時間,也沒等到入侵日本國的明朝海陸軍。倒是得到了不少大明國內鬧災、民不聊生的好消息。
其實日本國這幾年也是災害頻發,不少地方也民不聊生,但是以德川幕府為首領的日本武士階層的鎮壓能力很強,似乎不弱於大清那邊的八旗老爺。所以餓死一些農民,根本不是個事兒。
不過表面看上去穩如磐石的德川幕府也不是沒有一點隱患,而對幕府統治構成威脅的,則是戰國時代遺留下來的一個難題武士過剩!或者更確切一些,是浪士過剩!
在天下紛爭的時代中,野心勃勃的戰國大名們是不會嫌幫自己打天下的人太多的,所以都儘可能的多養一些武士。可是這些戰國武士又大多「厚顏無恥」,哪怕主家滅亡,他們也不願意追隨殉死,而是一直苟延殘喘到了家光治世的時代。
理論上說,這些苟延到江戶時代的武士,因為沒有主公、沒有俸祿、更沒有領地,早就不屬於武士這個高貴的階級了,而是一介浪士。
他們這些曾經的武士應該放棄不切實際的夢想,接受自己已經是平民的現實,然後去找一份可以養活自己並且向統治自己的藩或是幕府交稅的工作。
如果實在沒有謀生的手段,還可以安安靜靜的餓死或是找個體面一點的地方切腹根據當時的規則,混不下去的浪士還是有權像一個真正的武士一樣,體面的切腹自殺的。
可惜的是,願意像一個武士一樣切腹自殺的浪士並不多。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無論如何艱難,都咬着牙在苟延殘喘,而且還要把根本算不上武士的浪士身份和成為武士的夢想,留給他們的子孫後代。
而這些遍佈日本各個角落的浪士,就是德川天下最大的隱患!
而且由於浪士分佈太廣、人數太多,又和真正的武士階級存在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德川將軍也不敢公然下令捕殺浪士,只能眼睜睜的看着他們給自己添亂而想要解決浪士危機的辦法,似乎只有一個,就是為他們尋到一條可以重新成為武士的金光大道。
可是在日本國內,浪人成為武士的機會是很小的畢竟日本的土地就那麼一點,總石高(表高)也就在2000萬石上下,一個武士平均給50石,也就40萬武士。
而德川幕府自身號稱擁有八万旗本,也就是八萬個武士。加上全日本的「三百藩」所雇的武士,總數都已經超過40萬了!
所以在日本國內擴招武士的空間已經幾乎已經不存在了。而想要為更多的浪士找到武士之路,就只有對外擴張了。
在原本的歷史上,德川家光就琢磨過這事兒,他當時的擴張目標是西班牙人統治下的菲律賓不過因為日本國的海軍力量薄弱,支撐不了這種規模的遠征而作罷。
而在這一世,德川家光總算在距離日本國更近的朝鮮,為浪士們找到了一條出路。
其實這朝鮮國可比菲律賓強多了!菲律賓基本上還是蠻荒之的,不知道要投多少資本才能起來。
而朝鮮則是發展了多少年的熟地,朝鮮的石高,根據豐臣秀吉的估計,約在2000萬石以上,和日本國差不多。實際上可能沒那麼多,但是1500萬總還是有的。而在被日本國佔領的慶尚道大部和全羅道的南部沿海地區,通
第2118章 將軍有辦法(求一波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