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上的一條渡船的船艙內,大維齊爾艾哈邁德.科普魯律總算是見着了大明「亨利王」,還有陪同亨利王而來的兩個明印遠征軍的將軍,其中一個看着黑黑的,應該是個印度人。還有一個長着一張東方面孔,也不知道是個蒙古人還是個明國人?
大明駐奧斯曼帝國的大使也跟着一塊兒來了,這個大使也姓朱,是周王家裏的人,叫朱倫墩,和亨利王是一輩兒,今年三十多歲,也是太學生出身,畢業後入的外交部。先是公派奧斯曼帝國學習土耳其語和阿拉伯語,後來又在外交部和奧斯曼帝國來回任職,現在已經當到大使了——這幫老朱家的子孫不當豬養了,就開始擠占民間讀書人的登天梯了......所以當豬養其實也有當豬養的好啊!
除了朱倫墩和兩個遠征軍的將軍(他們一個是穆里尼奧,就是瑪麗亞的哥哥,一個是葛爾丹派來的虎忠勇)之外,還有整整7200名果阿葡人戰士(本來想招8000,可最後就招了這點)和800名准格爾和西楚的騎兵——不得不說,准格爾和西楚共和國這兩個崩緊的神經的戰時國家的效率,的確是非常高的,而且他們也知道這場戰爭的意義。
現在准格爾、西楚、和碩特三國在中亞的戰爭打得也有點吃力啊!
雖然准格爾——和碩特聯軍在去年秋天攻佔了花剌子模綠洲,但是在中玉茲草原上,准格爾和西楚的軍隊卻屢戰不利,倒不是吃了多大的敗仗,而是總找不到決戰的機會。
哈薩克人和羅剎人的軍隊非常狡猾,不和准格爾和西楚進行正面決戰,而是一個勁兒和他們在草原上兜圈子。同時派出騎兵去襲擾西楚的屯墾區和准格爾的牧區!
而准格爾和西楚又不敢深入小玉茲(小玉茲在歐亞邊界上了),因為那裏距離羅剎人的本土太近。人口不怎麼多的准格爾和西楚兩國都不願意打這種無把握之仗,所以中玉茲草原上的戰爭看來要沒完沒了打下去了。
就在朱慈炯和葛爾丹有點束手無策的時候,朱慈炋的信就被奧朗則布的使臣送到了他們的手中。
這兩位一個是「籠子裏面的王」,一個共和國的「霸主」,雖然不是獨裁君主,但是也不必事事上報大明朝廷——西楚和准格爾都是「非禮之邦」嘛,又在戰時。所以可以很快做出決斷。
而他們的決斷就是派兵支援,為朱亨利壯大聲勢,同時也加強奧斯曼帝國的信心。
他們倆都知道世界上的事兒,當然也知道奧斯曼帝國攻陷維也納意味着什麼?
不過西楚和准格爾的力量有限,能提供800人就不錯了,也就是聊勝於無吧!
而奧斯曼帝國的大維齊爾艾哈邁德.科普魯律也沒想過朱亨利帶來的8000援兵真的上前線——他知道這8000人的嫡系,奧朗則布都在信里給說了,這8000人中的大部分是果阿的基督徒,餘下一些信佛教的東方人。雖然都挺能打,但是肯定比不上耶尼切里軍團的戰士。
為了這一次的維也納之戰,艾哈邁德.科普魯律已經將耶尼切里軍團的人數擴充到了10萬之眾!
有了10萬耶尼切里戰士,大維齊爾哪裏還需要外援上陣?
這些外援用來當拉拉隊就行了,一半裝印度人,一半裝中國人......
老頭子說了一會兒寒暄的話語,等渡船快要靠近伊斯坦布爾的金角灣的時候,老爺子才笑着說起了正題。
「亨利殿下,您能夠帶人前來,蘇丹陛下就已經非常高興了......這表明了大明帝國和印度帝國同奧斯曼帝國堅定的站在一起!不過你們遠道而來,是我們的客人,我們奧斯曼帝國是不會讓客人冒險的,所以您帶來的軍隊不必上到前線去和基督教的軍隊作戰。」
他的話被朱倫墩翻譯成了漢語。朱亨利聽了,就笑着回答道:「大維齊爾閣下,我認為我帶來的軍隊可以在未來的維也納之戰中發揮較大的作用。」
朱倫墩又把這話翻譯成了土耳其語,老爺子只是笑了笑,不置可否。
朱亨利接着又道:「我的軍隊當中有不少神槍手!」
「神槍手?」老頭子被朱亨利的話逗樂了,「有多神?」
朱亨利笑了笑,道:「在訓練當中,如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