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支流哈喇河畔有一座小小的城堡,名叫哈喇堡,正好卡在通往盛京的官道上。寬闊的官道從城堡中通過,兩邊都是看着都讓人心急的往不着邊的金色麥海。
現在已經是秋收農忙的時候了,可是田裏面熟透的麥子卻只割了不到四分之一,看來這一季的麥子,大多要爛在地裏面當肥料了......這是因為遼河兩岸這些農莊當中的壯勞力,大部分都跟着多尼從軍打仗去了!
低矮的哈喇堡城堡,這個時候已經升起了高高飄揚的白色大纛旗——這就是大清攝政豫親王多尼的大纛,也是如今這個三興的大清國的最高全力象徵。
小小的城堡內,只有一條街道,這個時候正有大隊大隊白衣白甲的清軍部步兵,還有騾馬挽拽的西班牙進口或是海參崴的兵工廠仿造的青銅炮,隆隆的從哈喇堡內穿過。從軍官到普通的士兵,個個都走得滿頭大汗,但是卻沒絲毫停步的意思。
白色的隊伍,從哈喇堡的南方的大平原的盡頭一直延伸到了城堡北方的平原盡頭,仿佛沒有了止境。
整個哈喇堡周圍的大平原上,仿佛只剩下了他們。只收割了四分之一的麥田上看不見一個正在勞動的農夫,堡壘附近的村落也沒有炊煙聲起,多尼的大軍仿佛正在通過一片被人遺棄的土地。
攝政王多尼本人,也是一身窄袖的白色箭衣,站在哈喇堡的城頭,舉着望遠鏡四下張望,臉色越來越青。
讓他臉色發青的原因是哈喇堡周圍的旗人百姓(其實大多是關內來的漢人農夫)在幾天前,因為小隊的明軍騎兵出現,就成群結隊的往盛京逃跑了,連麥子都不收了......他們去了盛京就不吃飯了?這些人到底在怕什麼?
而且明軍騎兵為什麼要驅趕這裏的百姓?他們不是朝廷嗎?不是官軍嗎?這樣驅趕百姓,就不怕有御史彈劾嗎?
哦,現在的御史不管這個了。
多尼想起來了,現在的御史只抓貪官......可也不能眼睜睜看着明朝的官軍這樣折騰老百姓啊!
就在多尼為明軍的軍紀敗壞而痛心疾首的時候,一個白甲兵的頭目接到最新的情報,飛奔上城,大聲的向多尼報告:「王爺,留守梁房口關的牛錄報告,兩日前有約兩三百條大海船駛入了遼河河口,在距離梁房口關不足三十里處施行了登陸作戰......至少有一萬名軍由遼河口上岸,我軍寡不敵眾,在給予明軍一定殺傷,斬殺一百數十人後主動後撤到了牛壓驛,以等候援兵!」
「胡扯!」多尼聽完這白甲兵的報告,忍不住就罵了起來,「還殺傷一百數十人......咱一個牛錄才兩百五十人,還能在明軍萬軍之中殺傷一百數十?該不是被殺傷吧?」
「王爺,大喜啊!」
多尼的話音剛落,就已經有人給他道喜了。多尼扭頭一看,發現是剛剛從大凌河堡跑來的圖海。
圖海和遏必隆一到大凌河堡就發現不對了......明軍根本沒追來!而且也沒向錦州包抄的跡象,那就說明他們很有可能往盛京去了!
這可鬧大了!
五萬明軍直撲盛京啊!萬一把盛京奪取了,那可就真的完蛋了......所以圖海和遏必隆也不敢在大凌河堡再呆了,立馬就帶兵往盛京而去,才到哈喇河就遇上了多尼率領的七萬大軍了。
多尼回頭橫了他一眼,「大喜什麼?是殺傷了一百多個明軍,還是被人殺傷了一百多?」
「王爺,」圖海道,「遼河口登陸的明軍最多一萬多人,而且也不會有許多大炮和騎兵......咱們這裏有七萬三千,五倍於敵啊!」
多尼一怔,對啊!由海上登陸的部隊一般不會攜帶許多戰馬和火炮——除非有完好的港口可以用,否則戰馬、火炮很難裝卸。
而明軍的優勢,不就是騎兵和炮兵嗎?想到這裏,多尼又有點泄氣了。弓馬本來應該是塞外部族拿手的絕活,滿洲雖然不是草原部落,但是馬背上的本領也不弱,還有科爾沁草原供應良馬,對上明軍騎兵絕對可以佔上風的。
但是明朝卻通過海外貿易引入了大量的天竺折耳馬和阿拉伯馬......和那些大洋馬相比,滿洲勇士們騎的蒙古良馬簡直和小毛驢差不多。雖然「小毛驢」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