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6月12日,奧地利斐迪南一世病逝於耶路撒冷。筆硯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按照他的遺願,弗朗茨在耶路撒冷舉行國葬。
斐迪南一世在奧地利的存在感不強,一生也沒有什麼顯赫的貢獻,當然也沒有什麼惡名,給大家留下的是「老好人」形象。
這次葬禮非常盛大,賓客都是現成的,剛剛參加完弗朗茨的加冕儀式,大家還在遊覽耶路撒冷名勝古蹟。
當然,這只是客套話,實際上耶路撒冷就是一個大工地,城內建築正按照教廷的意思改建,沒有什麼好看的。
真相是弗朗茨派人通知了大家,歐洲貴族是一家,或近或遠大家都是親戚,來都來了自然不能不給面子。
斐迪南一世不是一名合格的君主,在哈布斯堡王朝老一輩眼中就是恥辱,不過在小一輩眼中卻是一名合格的長者,葬禮上的氣氛非常沉重。
受悲傷氣氛的影響,一場葬禮下來,弗朗茨整個人都不好了。沒有絲毫猶豫,當即下令返回維也納。
誰勸說都沒有用,七月份馬上就要到了,這個季節待在的耶路撒冷就是一場災難。
誰想要留在這裏修生養性,那就自己留下來好了,反正弗朗茨是不奉陪了。
最後蘇菲皇太后、馬西米連諾一世一家三口、以及幾名旁系成員留了下來,弗朗茨帶着剩下的人返回。
這是弗朗茨努力的結果,強行令兩個弟弟回去。這年頭貴族交際,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皇室沒人可不行。
除此之外,弗朗茨也擔心歷史重演。原時空這兩人中就有一個倒霉蛋在朝聖的時候,喝了約旦河水染病掛掉。
現在留下的那幾位就不一樣了,都擁有死宅屬性,可以一直待家中不出門,根本就不會到處亂跑。
……
安卡拉,自從完成禍水東引後,奧斯曼國內的局勢好轉了很多,社會秩序正在逐漸恢復中。
有利自然有弊,儘管穩定了社會秩序,但是以米德哈特為首的青年黨政府還是倍受社會各界的譴責。
嘴炮黨們拿出了無數理由,抨擊政府殘暴、腐朽、無能、血腥……
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也在公眾多個場合表態,批評政府在處理難民問題上存在嚴重過失。
這些變化,讓缺乏政治鬥爭經驗的奧斯曼青年黨手忙腳亂,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外交大臣阿爾比亞奇:「宰相,俄國人採用武力驅逐了全部的難民,大約有五千人死在了沙皇軍隊的屠刀之下。
這是沙皇政府的外交照會,俄國人責令我們立即恢復局勢,還威脅要武力干預。」
接過了文件,米德哈特嘆了一口氣。往常的時候,聽到俄國人屠戮這麼多奧斯曼民眾他肯定會暴跳如雷,現在到了他耳中就只是一個數字。
弱國無外交,這些人死了也就白死了,奧斯曼帝國不可能因此向沙皇政府問責。
沉默了半響功夫後,米德哈特緩緩說道:「既然俄羅斯帝國去不了,那就都送到波斯去吧!」
停頓了一下,又補充道:「奧地利那邊有沒有出亂子,維也納政府接納難民了麼?」
不是米德哈特心如鐵石,完全是被現實逼出來的。國內糧食不足,註定會有人餓死。
如果放任難民留在國內,很多已經恢復生產的地區,也會被破壞掉,到時候餓死的人只會更多。
為了保住更多的人,他不得不心狠。這還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不能遭到列強幹涉,尤其是奧地利的干涉。
外交大臣阿爾比亞奇:「沒有,奧地利人以非法入境的名義逮捕了所有難民,集中起來審判過後,全部送進了監獄。」
法不責眾,或許在聖母主義崛起的後世可行,但是在這個年代可沒市場。維也納政府依法辦事,誰也挑不出來刺。
米德哈特欲言又止,這個結果很糟糕,但也不是不能接受。有俄國人的先例在前,米德哈特的心裏期待值從一開始就降低了。
……
這個時候,波斯局勢也發生了變化。看着難民潮滾雪球般的擴大,期待的國際干涉,在英國人攪和下各國遲遲無法統一意見,波斯政府意識到了危險。
波
第一百六十五章、為了生存而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