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阿麗修煉出了第一絲內力之後,整個人就越發勤快了。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若不是王博告訴她過猶不及,每天只要抽出兩個小時修煉,估計她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修煉。
對於這一點,王博可以說是深有體會。
他本人也是如此,每天看到自己的實力一點一點的往上漲,真的會讓人無法自拔。
這種事情就好像抽鴉片一樣,會上癮。
王博現在如今的修煉可以說是雷打不動,一天不修煉,就渾身難受,而每一次修煉,都會產生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仿佛先前的痛苦,都不算什麼,都是值得的。
另一方面,當阿麗的內功修煉走上正軌之後,王博就開始傳授對方武功。
畢竟想要打遍香港,光靠內功還不行,還要能打,所以武功尤為重要。
但王博思來想去,並沒有交給阿麗一些威力十足的武功,若是在武俠世界,他自然會這麼做,但問題是這個世界是一個沒有超凡之力的世界。
而且那些威力十足的武功,消耗的內力也會更大。
就算是阿麗將玉女心經入門篇修行到圓滿,恐怕施展五六七八次,內力就會消耗殆盡,之後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所以王博最終決定交給阿麗一套拳法,配合內力施展,威力巨大,但就算是不配合內力施展,也有很強的實戰型。
而這門拳法,就是……詠春拳!
不過這並不是這個世界傳統的武術中的詠春拳。而是龍虎門世界中的詠春拳。
兩者雖然是同一種名字,但實際上卻截然不同。
傳統武術詠春拳起源有許多傳說和歷史版本。
但發展至今的詠春拳實質上是經過歷代詠春先師逐步發展完善而成。
雖然有許多人認為詠春拳源自川滇邊區,流行於福建,而揚名於廣東佛山,但是由於文字資料的缺乏,有關詠春拳的歷史只在群眾中口頭流傳,再則就是野史小說的描述。
隨着時間的推移,說法就互有出入,故有關詠春拳的起源,一直都是眾說紛紜,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有一種說法,說的是詠春拳的創始者是福建福清南少林的少林庵五枚師太,五枚師太將禪武結合,最終創出一種適合女性演練的的實用功夫——詠春拳。
之所以用「詠春」二字命名,是其一生博學心得的結晶體現。如簡單的一個「詠」字的右半邊「永」字的點、橫、折、豎、勾、挑、撇、捺,就暗藏着詠春拳的拳理與招法。
另一種說法是詠春拳應為永春拳,得名於福建泉州少林寺的永春殿,乃當年進殿者所習的南派內拳法,全稱是少林永春,總教習是少林弟子至善禪師。
南少林被焚,至善逃避到佛山,曾一度藏匿於粵劇紅船中當伙夫。
後因在東莞打抱不平露出行藏,戲班中人便紛紛拜他為師。弟子中有惠州人氏蘇三娘,為戲班中花旦,所學尤精,被人譽為「永春三娘」。
後三娘將武功傳於紅船中人黃華寶、梁二娣等人,黃、梁又傳佛山樑贊,使永春拳得以在佛山發揚光大。
而龍虎門世界的詠春拳,來歷就不那麼清楚了。
更何況,王博有沒有進入過龍虎門世界,他說會的詠春拳是神大人通過漫畫中還原過來的,至於和漫畫是不是一致,王博就不清楚了。
但王博挑戰香港武術界,也見過幾個使用詠春拳的好手。
和他記憶裏面的詠春拳截然不同。
這個世界的詠春拳的拳術套路主要有小念頭、尋橋和標指三套拳及木人樁。基本手法以三傍手為主,還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橋、粘打。
主要步型有四平馬、三字馬、追馬、跪馬、獨立步等。它是一種集內家拳法和近打於一身的拳術,要求手、腰、馬、心、意、勁整體合一。
但是王博腦海裏面,神大人根據龍虎門還原的詠春拳,卻非常的有武俠范。
它沒有小念頭,尋橋之類的東西。
王博腦海裏面的詠春拳,就是一大堆的武功招式,一共九十九招。
所以也被稱之為永春九十九式。
每一招都有
14.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