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兒成衣隔壁的京華時報,再次開張了,上門來的人不少,大多都是那些想要展示自己詩詞文章的讀書人。筆硯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蔡確坐鎮這裏,稍微初步篩選之後,甘奇便會親自過目一番。卻還是有些忙不過來,所以孔子祥與馮子魚兩個人就被甘奇拉來當勞力了。
文章之類,甘奇自己把關就可,甘奇看文章,其實就只有一個標準,是否有營養。
是寫得好的景色,寫得好的遊記,還是有什麼高言大論,亦或者對聖賢言論有什麼不一樣的見解,又或者是對古人古事有什麼新鮮的看法,諸如此類。
但是這些東西,甘奇依舊覺得還不夠,便準備弄一期徵文,徵文的題目甘奇也很花了一點心思,想來想去,甘奇給出了一個字:兵。
這個「兵」字,隨便怎麼理解都可,理解成運籌帷幄的戰法戰術也可,理解成軍事戰略也可……
甘奇其實更想別人理解為如何強軍,但是甘奇也並不明說。
大宋朝,從招兵制度上而言,其實就存在問題,再到軍人的地位,再到軍人的待遇,都是問題所在。
招兵的制度是必須要改的,大宋朝招兵制度,很大一方面其實就是賑災制度。哪裏有旱澇災害,就到哪裏去招兵,把那些流離失所的流民招來當兵吃糧。
這真是一個天才的政策,一舉兩得,既可以避免災民揭竿而起,又可以補充軍隊。
但是這也是一個極為懶惰的政策,直接導致軍人天生就低人一等,好似乞丐一般,好似活不下去的人,才去當兵。然後把當兵的人臉上刺上黑字,看起來便於管理,其實又進一步羞辱了這些當兵的人。
所以宋朝的軍人,不僅僅是被別人看不起,其實本身內心之中,在社會上就有自卑心理。
軍人不能感受到巨大的榮譽感,反而先天自卑。這是何等可笑的事情?再加上整個統治階層重文輕武的意識形態,軍人這個身份,就更顯得低下了。
甘奇更想看到有人從這方面來談這個「兵」字,但是甘奇也知道,應該不會有人從這方面來談「兵」這個問題,因為對軍人的這種觀感,已經成了整個社會的普遍看法,這已經成了另類的「普世價值」。
想要改變百姓與官員對於軍人的看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也需要潛移默化的改變。
到頭來,甘奇還是得自己捉筆來寫一些潛移默化的文章,論述軍人這個團體在社會上的價值與意義,論述軍人該如何受到應有的尊重。
但是甘奇也知道,這些文章再怎麼寫,其實也很難改變百姓心中既有的觀念。要真正讓軍人天生帶有強大的榮譽感,在大宋朝,這是何其艱難的事情。
甘奇坐在京華時報的編輯部里,慢慢看着稿件,打落了一篇一篇花團錦簇的文章,坐久了,更是腰酸背痛。
此時一個三十多歲的人走了進來,頭戴方冠,頜下的鬍鬚打理得一絲不苟,鬢角很長,鼻子高挺,鼻翼微張,略胖。
這人走進來之後,左右看了看,開口問道:「不知哪位是甘奇甘道堅?」
甘奇起身,微微拱手:「在下甘道堅,不知當面是哪位?」
來人面帶微笑,打量了一下甘奇,笑道:「在下常州知州王安石,有禮。」
王安石?甘奇略微有些驚訝,又把王安石從頭到腳再打量了一遍,抬手作請:「王知州,請坐。」
王安石也不客氣,往一邊落座,開口說道:「久不在京,此番入京,忽然在街面上見有人賣報,買了一份來看,當真有趣。左右打聽,更聽聞你甘道堅之大名,江山代有才人出,國之幸事。上門來見,果然不同一般人物。」
王安石這是寒暄,甘奇自然也謙虛:「王知州過譽了,在下在京城裏,也常聽人說起王知州在各地為官之賢明,今日見得王知州,想來是王知州這賢明達了天聽,此番怕是有喜事了。」
甘奇也寒暄一語,甘奇其實也想過有一日會與王安石見面,但是沒有想到是這種見面的方式,還是王安石自己跑上門來了。有些意外,兩人初見,唯有如此寒暄。
王安石本是常州知州,此時卻出現在京城,甘奇也不用多猜,十有八九就是要升官了,所以才說王安石有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