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好友脫光的孤狼的兩張月票~~)
五個人,三人同意投奔桂王,兩人同意投奔李信,按現代社會的做法,三比二,表決通過,大家一起投桂王,可惜這是明末,實力為尊。
黃得功的軍紀最嚴明,實力也最強。
因此在實際上,白廣恩加黃得功足以抵得上劉澤清、劉良佐與高傑三人,甚至還要強一些,畢竟白廣恩曾於清軍第六次入寇時在長城與清軍作過戰,雖然敗了,但是也斬殺了數百名清軍,僅憑此戰績,就足以傲視劉良佐等人。
劉良佐只與張獻忠作過戰。
高傑在賀人龍手下時,隨着大明頹勢日顯,賀人龍漸漸有了保存實力的想法,很少打硬仗,第一次潼關之戰中,正是因賀人龍封堵李自成不利,才讓李自成帶着老八隊的精銳循入了商洛山中,後來李自成復出,重新壯大,賀人龍隨傅宗龍與李自成決戰,又是賀人龍不戰而逃,致使傅宗龍被殺。
到第二次潼關之戰,高傑已取代賀人龍為總兵,卻依舊棄李仙風而逃,致使潼關失守,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高傑從來就沒打過硬仗。
劉澤清更是不堪,他是靠賄賂周延儒上位的,高傑還歹還和李自成周旋過一陣,而劉澤清連小規模的戰鬥都沒打過。
目前黃得功部有一萬三千人,白廣恩部有將近八千,高傑、劉良佐與劉澤清的兵力超過四萬。
五人都默不作聲,漸漸地,殿內的氣氛微妙起來,並互相間升起了一股提防之意,五人所帶的護衛,也不自禁的握上了刀柄。
「罷了,罷了!」
黃得功突然揮揮手道:「既然人各有志,那麼各奔東西便是,今日,咱們還是大明朝的臣子,他日相遇,戰場上再一決高下!」
「好!」
劉澤清大叫了聲好:「還是虎山(黃得功表字)兄痛快,我等五人,共聚一城,說來也是緣份,今日意見相左,實不宜妄動干弋,那就分道揚鑣罷!」
那緊繃的氣氛剎那間放鬆下來,畢竟誰都不想莫名其妙的混戰一場,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
高傑也道:「我等早做準備,三日之內,南下廣州!」
「告辭!」
劉良佐直接走身,拱了拱手,大步離去。
高傑與劉劉澤清也隨即離開。
三日後,劉澤清、劉良佐與高傑各自領軍,率部南下,將由湖南入廣東,投奔桂王。
黃得功與白廣恩卻是把部隊留在了廬州,只帶上幾十名隨從奔赴杭州。
……
隨着桂王小朝庭不戰而降,蘇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鎮江府、太平府(今安徽馬鞍山、蕪湖一帶)望風而降,李信派出人員和兵馬接收,他親率三萬軍奔赴杭州。
當趕到杭州的時候,杭州幾乎被搜括一空,街頭到處都是流浪的人群,衣不遮體,食不裹腹,很多原先的富戶,抱着頭蹲在街邊痛哭。
明代嚴禁私人擁有武裝力量,因此當官軍掃蕩之時,別說普通老百姓,就是大地主大商家,都毫無還手之力,這放在宋代以前是沒法想像的。
其實歷朝歷代,論起兵禍之盛,無出於明末,別的朝代尚有地主塢堡等私人武裝保衛財產和平民,但明代的皇權已經達到了一個歷史性的頂峰,不允許任何的私人武裝,在有組織的軍隊面前,普通人就是一隻只待宰的羔羊。
很多人說明朝皇權不下鄉,這是不對的。
明朝縣官雖然不下鄉,但衙役能下鄉,地方上的地主見衙役如見老虎,官府通過包稅制控制地方鄉紳,鄉紳再管理着佃農,層級分明,是典型的大政府,小社會。
但明朝的問題在於,國家財源單一,完全是靠吸農民的血生存,既大包大攬,又沒有足夠的財力提供必要的福利,導致了有明一代,農民與城市底層貧困戶的生存異常艱辛,地方鄉紳時常受到衙役的盤剝,或者與之勾引,更加殘酷的盤剝農民。
李信為什麼一定要摧毀地主農莊?
首先要肯定,地主不全是壞的,也有行善積德的地主,打擊地主,肯定會誤傷無辜,但是地主有原罪,他們佔據過多的土地與人口,生產效率卻極其低下,嚴重拖了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