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屈原-高架橋-豬流感
文/安如山
今年的端午節是閏的,也不知認哪一個端午節,是不是兩個端午節都是法定的節日?目前還沒有看到相關的說法。去年的端午節的假期剛好與三天高考時間重疊,如山發了感慨,寫了一篇質疑教育部的人文精神的博文。
一晃一年過去了,已經是端午節的第二個法定假日了。今年的端午節前夕,有一條消息說:株洲紅旗高架橋圓滿爆破成功。本不是新聞的東西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這也是不願意如此。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兒時鄉里賽龍舟的情景還記憶猶新。豬流感有了要發展的跡象。屈原是個人物。節日性紀念的最久遠的人物。
屈原,生活在兩千三百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年輕時就胸懷遠大抱負,表現出驚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懷王信任,官至「左徒」,據司馬遷《史記》記載,他內「與王圖議國事」,外「接遇賓客,應付諸侯」,是掌管內政、外交的大臣。
戰國本是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爭霸的混亂時期,秦國任用商鞅變法後日益強大,常對六國發動進攻。當時只有楚國和齊國能與之抗衡。鑑於當時形勢,屈原主張改良內政,對外主張聯齊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層統治階級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國賄賂的楚懷王的寵姬鄭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擠和陷害。
糊塗的懷王聽信讒言,疏遠屈原,把他放逐到漢北,結果楚懷王被秦國騙去當了三年階下囚,死在異國。
屈原看到這一切,極端氣憤。他堅決反對向秦國屈辱投降,這遭到政敵們更嚴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親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漢北更偏僻的地方。
在長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沒有屈服。他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決不隨波逐流。拿起筆抒寫自己對祖國的熱愛,指斥「群小」誤國,為後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詩篇。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最偉大、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後人稱他的作品為「楚辭」。代表作是《離騷》,這是屈原作品中最長的一首抒情詩,共三百七十三句,兩千七百七十七個字,詩中敘述了詩人為實行自己的政治主張所遭受的打擊和迫害,深刻表達自己內心的痛苦、對人民和對祖國忠貞不渝的感情。
屈原在長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所受的摧殘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個打漁的隱者,隱者見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勸他「不要拘泥」、「隨和一些」,和權貴們同流合污。屈原道:「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公元二七八年,楚國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詩人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眼看國破之難,卻又無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憂心如焚,在極端失望和痛苦中,詩人來到了長江東邊的汨羅江,抱石自沉。他死時大約六十二歲,正是農曆五月初五。
兩千多年的歲月,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儘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如今,每到端午節那天,人們仍要在江河裏划龍舟,把粽子系上五彩絲線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可見詩人的作品和精神是永存的了!
第1717章 端午-屈原-高架橋-豬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