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7 第二戰場

    半個月前,《泰晤士報》對北非盟軍進行了一系列深度報道,其中有很多篇幅用來報道已經抵達北非的美國大兵。

    美國的策略是先歐後亞,已經抵達北非的美軍士兵,比東亞的美軍士兵多很多,上個月已經達到25萬人, 整個北非的盟軍部隊大概80萬人左右,兵力遠超只有23萬人的德意聯軍。

    隆美爾率領的北非聯軍,超過四分之三都是意大利軍隊。

    兩個月前,北非的戰鬥再次爆發。

    北非盟軍此時擁有的坦克數量是隆美爾的三倍,飛機數量是2.5倍,重炮數量是大約五倍,在最重要的油料儲備上,北非盟軍是德意聯軍的大約二十倍左右。

    隆美爾攢了半年多的油料,只能供應德意聯軍消耗大約半個月。

    兵力對比如此懸殊,戰鬥節奏卻緩慢無比,印度第17師從瑪魯特奔赴托卜魯克支援,短短300公里走了一個月,直到托卜魯克英軍投降,也沒等到印度部隊的增援。

    北非戰役第三階段,德軍圍攻托卜魯克長達9個月,托卜魯克英軍都沒有投降。

    這一次駐紮在托卜魯克的英軍兵力更多,後勤也更加充沛,海上還有盟軍艦隊支援,托卜魯克卻意外陷落,這直接導致英國第八集團軍總司令里奇辭職,接替里奇的是在法國戰役期間聲名鵲起的蒙哥馬利。

    需要指出的是,英國第八集團軍和隆美爾激戰的同時,駐紮在法屬北非境內的近50萬盟軍士兵無所事事,終日泡澡打魚曬太陽, 醜聞迭出。

    西班牙投降之後,南部非洲第三集團軍大部轉移到西班牙境內駐紮,駐紮在法屬北非的盟軍部隊,是以自由法國和美軍部隊為主。

    自由法國的軍隊在法屬北非還多少收斂一些,畢竟是法國人自己的國土。

    美國大兵就徹底放開,軍營被帳篷環繞的奇觀再次上演,一名美國大兵得意洋洋的向《泰晤士報》記者宣城:用一塊巧克力就可以換一個法國女人。。


    關於美國大兵的新聞見報後,馬上激起全世界的憤慨,尤其那名美國大兵還是非洲人,這更讓歐洲人無法接受。

    前文多次說過,歐洲人對於美國人的歧視由來已久。

    對於非洲人的歧視更根深蒂固,整個歐洲除了法國,沒有其他國家願意接納非洲人。

    所以當一名美籍非洲裔士兵在報紙上大放厥詞的時候,引起的轟動可想而知。

    南部非洲的慈善機構反應最快,那名美國大兵的話見報後,多家南部非洲慈善機構撥付專款,用於改善北非難民的生活環境,重點是女性和兒童。

    離開羅克的辦公室,阿爾文命令布拉德辦公室,秘密收集有關美國的各種黑料,準備在適當的時候公之於眾,進一步加深歐洲對於美國的反感。

    這根本不用收集,美國人的黑料多的是,關鍵看新聞媒體是否願意報道,美國大兵抵達北非還不到半年,各種負面新聞集合到一起夠出一本書了,巧克力換女人這種都是比較文明的,更嚴重的犯罪行為《泰晤士報》都不敢報道,怕影響到盟軍的士氣。

    1月25號,第一批美軍抵達北非,三天後就有七名美軍士兵偷偷溜出營地,潛入附近難民營,猥褻多達12名女性,最小的女孩才八歲。

    3月9號,美軍接手一處德意聯軍戰俘營地,不久後爆出虐俘醜聞,有戰俘甚至遭到美軍士兵強暴。

    需要說明的是,被強暴的戰俘,以及施暴的美軍都是男性。

    四月份盟軍和德意聯軍爆發零星交火,一支美軍部隊在作戰之後,《泰晤士報》記者爆出美軍士兵有殺良冒功行為,甚至有美軍士兵在作戰期間搶劫當地居民的財產。

    凡此種種,讓《泰晤士報》的編輯都忍不住感嘆,部分美軍部隊的紀律,連土匪都不如。

    和紀律同樣糟糕的,是美軍的戰鬥力。

    別看美國人拍的電影裏,美國大兵各種驍勇善戰,一個能打一百個。

    真實的戰場上,美國大兵的表現遠不如南部非洲軍隊,甚至連英軍部隊裏的英印部隊都不如,美軍抵達北非不過半年時間,已經有數百名美軍士兵因為畏戰遭到軍事法庭審判,很多美軍士兵故意製造傷病逃



  
鯰魚頭推薦:  
隨機推薦:  軍工科技  御天武帝  萬古第一神  武道霸主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重生南非當警察"
360搜"重生南非當警察"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