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現在真的是膨脹了,說退出就退出,絲毫不顧昔日盟友的顏面。
這一次海軍會議,倫敦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其實做好了向日本讓步的準備。
不讓步也沒辦法,英國現在已經無力應對同時來自美國和南部非洲的挑戰,日本和德國那都是癬疥之疾,美國和南部非洲才是心腹大患,這時候英國又想起曾經的英日同盟,希望日本能在東亞給美國和南部非洲製造一些麻煩,將美國和南部非洲的注意力吸引到東亞去。
日本人也有自己的打算,海軍會議就算放寬對戰列艦的限制,也不可能一口氣放寬到70000噸的程度,所以日本人根本就沒打算在海軍條約上簽字,這一次來英國,日本人的目的除了和德國人的秘密技術交換之外,還有另一個重要目的是退出華盛頓海軍條約和倫敦海軍條約。
現在和德國人的技術交換中途擱淺,退出華盛頓海軍條約和倫敦海軍條約就成為日本唯一的目標。
少了日本,地球還是要轉的,羅傑凱斯的建議得到除日本之外所有國家的一致同意,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通過。
這時候美國和南部非洲的談判還沒有結束,安琪和亞瑟在海軍會議結束後就離開倫敦返回南部非洲,對美國的談判全部由楊史沫資負責。
「看到日本人的狼子野心了吧,他們不在乎我們,不在乎國際秩序,唯利是圖,狂妄自大,正在試圖將亞洲變成日本的亞洲,這是我們所有人都無法接受的。」日本的退出,給了楊史沫資最好的藉口。
赫爾無話可說,日本的行為,讓赫爾似曾相識。
美國不也沒有第一時間加入國聯嗎。
美國在美洲不也有門羅主義嗎。
美國同樣希望將亞洲,至少是東亞變成美國人的東亞。
「回到華盛頓之後,我會向國會提交報告,逐漸減少對日本的貿易,對包括鋼鐵和石油在內的戰略物資進行限制,儘可能遏制日本人的擴張。」赫爾沒有給出具體的時間,隨着談判的深入,涉及到的範圍越來越廣,赫爾不得不小心謹慎。
和鋼鐵企業一樣,不讓美國石油公司把石油賣給日本,就要想辦法給美國石油公司足夠的補償。
所以現在的談判,美南兩國的石油公司也已經加入進來,南部非洲石油公司給出的條件是,如果美國石油公司拒絕日本,那麼南部非洲石油公司就將保證美國石油公司在美國本土的利益。
美國石油公司希望得到更多,除了南部非洲石油公司退出美國市場之外,美國石油公司還希望和南部非洲石油公司組成價格聯盟,一起割歐洲市場的韭菜。
這個建議馬上就得到南部非洲石油公司的響應,雙方一拍即合,比鋼鐵企業更快達成協議。
關鍵還是資源,墨西哥灣的石油儲量是很豐富的,美國石油企業就算無法染指波斯灣,依然能夠生存下去。
鋼鐵企業不行,鐵礦石的品位太重要了,南部非洲鋼鐵企業掌握着上遊資源,美國鋼鐵企業不得不盡力爭取。
「那麼希望我們合作愉快。」楊史沫資對這個結果很滿意,菲律賓殖民政府回頭就會找個理由將租借給日本的港口收回,這同樣是楊史沫資和赫爾談判成果的一部分。
對於海軍會議的結果,羅克還是基本滿意的。
日本在最後一刻退出,華盛頓海軍條約和倫敦海軍條約已經事實上失去約束力。
新的倫敦海軍條約規定,1943年之前,簽字各國都不再建造新的主力艦,這個約束力其實也不大。
日本和德國都沒有在倫敦海軍條約上簽字,所以日本和德國都不會受到限制。
新的倫敦海軍條約規定,當各國在認為自身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那麼就可以突破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
德國在和日本的技術交換失敗後,開始尋求從南部非洲獲得「城市」級航空母艦的相關技術資料。
這對於德國來說並不困難,前文提到過,德國進軍萊茵蘭之後,很多南部非洲籍徳裔離開南部非洲返回德國,其中就有一些鯨灣造船廠和愛德華造船廠的工程師。
對於這些工程師們來說,「城市」級航空母艦的技術並不是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