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李程清出遊,蔣聰恢復身份,《男主角的自我救贖》方案可以暫時告一段落,等到女主角李程清回來再繼續第二步。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對於方汝仁來說,目前最重要的還是創業。
還是那個老問題——應該選擇什麼新興行業。
他想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一點很好,但是關鍵是,哪只螃蟹?螃蟹在哪?
雖說理論帝方汝仁想像力豐富,各種點子層出不窮,但創意的來源都是生活,他覺得他的眼界、見識太有限了。
方汝仁十八歲從學校里出來,就開始進入社會,第一份工作是廣告設計,是在海萊市,第二份工作是培訓機構,也是在海萊市,第三份工作,就是現在的超市,依然是在海萊市,海萊市,頂多就是去上杭。
可以這麼說,他的見識,局限於海萊市。
古人有句話說的很對,井底之蛙,就是形容方汝仁這種人,只知道海萊市這個小地方的經濟行情,不知外面大城市的發展多樣性。
「也許我應該出去走走,長長見識?」方汝仁思索,路怎麼走,成就高低,眼界、見識很重要。
沒有足夠的見識,憑什麼發現別人沒有看到的,想到別人沒有想到的?
其實有一點方汝仁很清楚,在海萊市,外來的有錢人比本地的有錢人多,而且這些外來的有錢人,他們的前身其實是窮人。
那麼為什麼這些從大山里出來,從農村里出來,最開始窮困潦倒、打工度日,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外來人中湧現出很多成功人士呢?是因為他們腦袋聰明?是因為運氣好?
都不是,原因只有一個:他們的觀念發生變化,他們的眼界發生變化。
當窮困外來人的固定思維發生改變時,他的心態、意識、想法都會隨之改變,繼而看到很多本地人看不到的東西。
而這些東西里,就有很多可以開發的新興行業,只要發展得當,就自然而然的成功了。
相對的,為什麼本地人大多碌碌無為,要麼啃老,要麼靠着拆遷款?甚至很多人都是給外地老闆打工?就是因為本地人的思維已經定型,從上一輩開始定型,若是不能自我覺醒,將永遠都跟成功無緣。
其實,教育行業一直都在引導人們打破傳統觀念、固定思維,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就會讓孩子們去發現新事物,小學,老師讓孩子們學習新事物,初中,老師讓孩子們自由創意,高中,老師讓孩子們自我創新,大學,老師讓孩子們創業。
但可惜,老師的辛勤努力被家長肆意抹除,當老師鼓勵孩子多出去看看世界時,家長會把孩子帶在身邊,當老師鼓勵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時,家長會讓孩子聽大人的,說着不聽大人言吃虧在眼前,而當老師讓孩子自己選擇人生道路時,家長已經把路鋪好,也就是說,孩子從一出生起,這一生就已經被家長給安排好。
以前的方汝仁也是一樣,老母親說上哪所學校就上哪所學校,老父親說學什麼專業就學什麼專業,不管他不喜歡,不願意,必須跟着安排走。
不過好在方汝仁及時覺醒,覺得自己的人生應該自己掌握,或者說不應該從一開始就看到了結局,他覺得人生應該是坎坷的、起伏的,而不是一路平平,一條路到底。
所以在高中畢業後,他沒有選擇去上杭上野雞大學,他選擇了踏入社會,讓自己去積累社會經驗,為自己的人生去創造。
儘管現在並沒有賺到什麼錢,也沒有什麼成就,但他也收穫了很多東西,比如說人脈、見識、經驗。
所以,總結下來,方汝仁不缺創新思維,差的是眼界、見識。
那怎麼辦?答案很簡單:出去。通俗的講,就是當一回外來人,去看看別的本地人是怎麼發展,他們有什麼新興行業可以學習借鑑。
「但是這得好好規劃一下,去哪裏,什麼時候去,去多久。」這般想着,正在上班的方汝仁得到一個消息,讓他差點興奮的跳了起來。
人資部的錢經理髮出公告:公司將組織一支十人隊伍去蜀地學習,為期半個月。
這十人的名單中,赫然有着方汝仁!
當其他『中獎』者愁眉苦臉,說着真的好不想去時,方汝仁卻開心的像
第二十七章:蜀地,十五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