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
在這兒,陳凡已經停了下來,對着一蓬形似蕨菜又不是蕨類植物指了指道:
「各位小夥伴們,知道這叫什麼嗎?它可是一位不得了的藥材,可以治耳聾耳鳴,跌打外傷,散瘀止痛、接骨續筋、治牙疼、腰疼、久瀉等功效。」
「我這裏先掐一段下來,給你們看看啊!」
說着,陳凡低下身,從葉片下,找到一根粗壯的根莖,直接掰了下來。」
這時候,無人機探照之下,黃色帶毛,尖端像是一隻小的猴子手爪,斷裂的地方,是青綠色,看上去水分十足的樣子。
「這叫猴爪吧,我們山上就有,不過比較少,老人們用他來搗碎治外傷過。」
「我家江南的,在我們雁盪山這塊,這玩意也有,我們喊他崖姜,爬岩姜,就是它了。」
「不知道,看着很好吃的樣子。」
「管他什麼的,反正是藥就是了,需要就弄些下來唄!」
……
……
面對一番吵吵嚷嚷,說這說那的,陳凡解釋道:
「沒錯,我看有不少同學都說對了,沒錯,它在中醫上的名稱叫骨碎補,是一位重要的中藥材,一般我國東南沿海,從幾十米到千米海拔的山脈處都有分佈。
爬岩姜、岩姜,肉碎補、,骨碎補,石碎補、飛天鼠、牛飛龍、飛來風,都是他的名字。
一般用它入藥,主要就是我掰斷這部分塊莖,可以用生的,也有採摘後再重新炮製的,具體根據用法,方式不一樣。
骨碎補富含黃酮、生物鹼、酚類等有效成分,具有散瘀止痛、接骨續筋、治牙疼、腰疼、久瀉等功效。
一顆植株最高可達40厘米,根狀莖長而橫走,鱗片闊披針形或披針形,葉遠生,葉柄深禾稈色或帶棕色,葉片五角形,四回羽裂;
羽片對生或近對生,有短柄,斜展,裂片橢圓形,孢子囊群生於小脈頂端,囊群蓋管狀,先端截形,褐色,厚膜質。
在整個東亞東南亞都有分佈,屬於附生植物,有的也長在其他樹幹上。
主要靠孢子來傳播,像那些採藥人,會把根莖採收後,留下一小段作為母株,其他葉片上的孢子就四處撒,保證它的種群不被破壞。」
陳凡說着,手上不停,掰下足足有半斤左右的塊莖,然後丟無紡布袋裏;
接着,他再往上攀爬,沒想到,這時候就見一片地瓜藤出現了。
這玩意,一向是西南地區常見的戶外植物,同時也有不小的藥用價值。
不過由於比較普遍,陳凡還是決定不採集了。
「嗯,這叫地瓜藤,一般夏天農曆六月份的時候會有果實成熟,很甜,有點像哈密瓜的味道,果實有大拇指,呈粉紅色。
有的地方又稱地石榴,過江龍、土瓜等,屬桑科,為桑科植物地瓜的莖、葉,多年生落葉藤本,全體具乳液。氣根須狀,攀附於樹上或石上。
山羊,牛和豬都喜歡吃它的莖葉,因為富含一種草酸,甜甜的,還多汁。
整株根莖都可入藥,我在江州大學荷花園裏也見過他們,就在荷花園旁邊那片竹林旁邊。
做藥的話,具有清熱,利濕,活血,解毒的功效。
熬水後可治風熱咳嗽,痢疾,水腫,黃疸,風濕疼痛,痔瘡出血,經閉,帶下,小兒消化不良,跌打損傷,無名腫毒。
這旁邊,就是你們大家都熟悉,也比較少見的珍貴外藥,還魂草了。」
陳凡從一捧被山羊沒啃到的草叢裏,拔除一大株出來,晃着給其他小夥伴道。
「你們看,它整個就跟一個傘狀似的,根是可以收縮的,如果碰上極度缺水,它就會脫離地面,捲成一團,直接隨風亂飛,最後找到有水的地方,重新安家,然後再次存活。」
「凡爺說的,跟老美它們那裏的風滾草也沒區別嘛!」
「還是不一樣的,相對我更喜歡咱們的還魂草,你看它,多綠,多靚!」
「凡爺你皮了,九死還魂草,主治金瘡,還有其他療效嗎?」
「嗯,現在我們都愛叫它還魂草了,其實,這位明星草藥的正式名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