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在上郡大勝的消息很快就傳回了邯鄲。
對此趙何也是相當的高興,大筆一揮就給廉頗和趙奢等人批了一大堆的功勞,並且將新佔領的河南地分成三個部分,最大的那一部分被命名為北地郡,而另外兩個部分則分別併入趙國的九原郡和上郡之中。
如此一來,趙國雖然數量上僅僅增加了一個郡,但實際上卻增加了兩個郡的領土,並且徹底的掌控了河南地(即後世所說的河套地區)。
別看河南地只是邊疆區域,但是對於趙國來說,這一次的勝利其實為趙國征戰天下同樣也提供了不小的利好。
從地圖上就可以看得出來,在徹底取得了河南地之後,趙國西北三郡的領土就居高臨下,對秦國的關中盆地平原形成了極大的威懾。
考慮到趙國騎兵天下第一的事實,一旦趙秦之間開戰,趙何隨時都可以調集邊騎軍團精銳從河南地三郡呼嘯南下攻擊秦國,而且幾天就能夠打到咸陽城外。
這等於是把兵力擺在了秦國人的家門口,一旦趙秦開戰,秦國無論任何時候都必須要重兵把守咸陽防止趙國騎兵偷家,極為被動。
反觀秦國想要打到趙國邯鄲還得必須通過崇山峻岭的南太行上黨郡,難度不知道要大了多少。
可以這麼說,有了河南地,趙國在和秦國對抗的過程中就佔據了極為明顯的地理優勢和心理優勢。
對於趙國吞併河南地的行為,秦王雖然有心阻止,但是剛剛在粱溝大敗的秦國此刻卻已經無力在短時間內組織一支大軍北上和趙國對抗了。
而且還有一個迫在眉睫的事情需要秦王去處理,那就是在粱溝之戰中背刺了秦國一波的韓國已經出兵攻秦,並且順利的拿下了函谷關以東八座原本就是秦國從韓國手中奪取的城邑,開始包圍並且圍攻秦國函谷關以東最為重要的一座城市——宜陽。
於是,自從去年春天趙國組織四國聯盟對齊國進行討伐開始,趙國和諸國之間持續了將近兩年的戰爭落下了帷幕。
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趙國率領諸侯先後在陶邑之戰、高唐之戰、臨淄之戰以及即墨之戰等關鍵戰役中取勝,打敗了齊燕聯軍並且吞併了齊國的大部分土地,和秦、魏、楚等國一同瓜分了在戰爭之前還是華夏最強霸主的齊國,俘虜了齊王田地。
隨後,大王趙何王駕親政,率領趙國大軍又在莒城之戰中擊敗了楚齊聯軍,不但俘虜了第二位齊王田法章,同時還將楚軍重創,並且佔領了楚國剛剛從齊國手中奪回不久的淮北地。
在莒城之戰後,趙何帶着趙軍主力西進,在粱溝之戰中率領趙魏聯軍大破秦國,讓韓國重歸三晉同盟之中,並且使燕國不得不從趙國境內撤軍然後割地求和。
緊接着就是這一次的上郡大勝,為整個趙國一年多的南征北戰畫下了圓滿句號。
在這五百多天的時間裏,趙國發動了整個國家所有的力量,轉戰數千里,消滅了超過四十萬敵軍,佔領了大約三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獲得了超過四百萬的新增人口,整體面積、人口、軍力均為諸侯之冠,是當之無愧天下第一霸主強國,也是放眼華夏自炎黃以來兩千多年所出現的最強王國!
一部分人將趙國崛起的最大功勞歸於趙主父的身上,認為正是趙主父果斷的進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才讓趙國能夠在短短的不到二十年時間內從一個二流弱國迅速的成長為霸主強國。
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趙國崛起最大的功勞其實在於那位年輕的趙王何身上,雖然趙主父主導了滅樓煩驅林胡和滅中山兩場大戰,但是滅齊敗楚破秦這個真正讓趙國登頂的大戰是由年輕的趙王一手策劃和指導的。
但不管怎麼說,無論最大的功勞是趙主父也好趙何也罷,其他國家的國君們想到這件事情的時候終究也就只能夠羨慕的長嘆一聲,除此之外再無他法了。
除了韓國攻秦之外,還有兩場戰爭也在持續。
在趙國的南方,魏國大將芒卯在粱溝之戰獲勝之後趁勢南下直逼楚國,楚國大司馬屈原率軍抵抗,雙方在陳城一線對峙多日,難分。
而在趙國北方,另外一場更受趙國關注的戰爭則開始變得越發的激烈起來。
幾乎是在廉頗打敗了義渠的同時,燕國將軍秦開由於燕國選擇了向趙國求和
第282章 戰局定,太后逝,主父隱(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