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的軍隊。
但這軍隊的數量雖然夠多了,戰鬥力卻又成了問題。
要知道在開戰之前,趙國能夠用來投入戰鬥的常備軍總兵力也就二十萬左右,這還是把邊騎軍團以及好幾個強郡的郡兵都算進去的結果。
在這兩年的戰損和補充下來,由於需要分兵駐守各地,所以趙國能夠動用的兵力其實並沒有變化,還是二十萬左右。
二十萬的兵力,如果用來滅燕自然是不成問題,但若是用來同時執行滅燕和破秦兩個防線的戰事,就有些捉襟見肘了。
打敗一個國家和滅亡一個國家是兩回事。
根據趙何以及趙國眾多智囊的推算,想要滅亡燕國至少需要動用十萬部隊,十五萬才是最為保險的數字。
那麼在滅燕作為最高優先級目標的情況下,剩下來的十萬或者五萬趙軍投入到對抗秦軍的戰場,未免就太少了一些。
那畢竟是秦國,就算不考慮歷史,秦國也是如今的天下第二強國。
於是又有一個問題,之前不是說隨便湊四五十萬嗎,怎麼這又變成二十萬了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在二十萬之外,趙國就必須要在齊地之中徵召士兵了。
當然,作為戰爭的一部分,趙國肯定是會在齊地之中徵召大量民夫青壯隨軍的,這部分的民夫青壯數量往往會和趙國的主力部隊相差無幾甚至更多,但是讓這些之前的齊人來當運糧餵馬和安營紮寨做飯之類的苦力可以,用他們來攻城作戰的話顯然還是不太行的。
畢竟這些人對於趙國的認同感不夠,打仗的時候也不可能指望他們為趙國拼命,甚至上了戰場不反過來給趙軍幫倒忙就不錯了。
趙何所能夠信任的,眼下還是只有那些「老趙人」,也就是這麼二十萬的常備軍,而不是來自於那些剛剛被征服不久的土地上,還說着齊國、林胡、燕國語言的「新趙人」。
這個問題其實並不是很大,只要趙國的法令推行下去,在齊地諸郡之中的統治安穩個三五年或者十年八年,慢慢的民眾自然就會歸心,到時候趙軍的數量也就不成為問題。
像秦始皇滅六國用了十年,前230年滅韓國也就出動了二十萬,等到八年後的前222年滅楚之時已經能動用六十萬大軍交給王翦,也是同樣的道理。
但將來歸將來,眼下趙國的總兵力確實不足以支撐兩線同時開戰,也是必須要解決的事實。
面對着肥義的這個疑問,趙何顯然也是胸有成竹,笑道:「高唐君無憂,寡人早有計劃。」
肥義看着趙何自信滿滿,知道自家這位年輕的大王是從來不吹牛的,當下不免也多了幾分好奇,問道:「敢問大王是何計劃?」
趙何嘿嘿一笑,將目光投到了一旁趙國新任大將軍樂毅的身上,道:「樂毅,寡人慾使你率軍十五萬,即日起北上攻燕,務必要一戰而覆滅燕國,你可有信心?」
雖然說歷史上廉頗的名氣無疑更大,但是趙何在綜合考慮之後,決定還是選擇出頭更早,而且也更加穩當一些的樂毅來作為這個滅燕的人選。
對於一名穿越者而言,這其實也有一點小小的惡趣味在裏面。
樂毅自然是欣然領命,其他人也沒有任何的意見,這種滅國之戰讓作為最高軍事首領的大將軍去打那太正常不過了,總不可能又讓大王親征吧?
但是在趙何這個任命之後,包括肥義在內的幾名趙國重臣反而越發的好奇了起來。
要知道能用的就這二十萬,趙何一下子就派了十五萬出去,難道真的想憑藉剩下的五萬去對抗秦國?
趙何很快就給出了答案:「來人啊,宣郎中令樂乘上殿!」
雖然跟着趙何出去打了一圈大戰並且撈到了一個下大夫的爵位,但樂乘的官職依舊還是負責保衛趙國宮城的郎中令,所以很快樂乘就出現在了趙何面前。
趙何看着樂乘,沉聲道:「樂乘,寡人命你為主將,率兩萬邊騎自北地郡南下襲擾關中。你的目標是牽制秦軍的注意力,讓秦國人將重兵佈置在你的前方守衛咸陽,寡人不要求你能夠有多少戰績,只要吸引到足夠的秦軍就是大功一件!」
樂乘聞言大喜過望,直接拜倒:「臣多謝大王!」
樂乘激動得說話的時候都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