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9日在河南省淅川縣引漢渠首閘。一筆閣 www.yibige.com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陶岔閘,工地上,一群群從四里八鄉過來的的鄉親們在寒風中肅立!
這是一座滋潤兩岸人民40年的老閘。如今隨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新渠首的建成,老閘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俏然銷退。人們依依不捨的於它告別。
陶岔,作為當年引丹工程的戰場,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渠首,值得南陽人民永遠懷念和記憶。在向渠首老閘告別的人群中,有不少當年參加工程建設的民工。那段早已融入人們血脈的記憶,此刻又一幕莫浮現在眼前。
人民不會忘記,當年的陶岔工地,紅旗獵獵,萬頭攢動。吶喊陣陣,炮聲隆隆。
那是1968年冬,遠景南水北調中線,近期引丹灌溉的南水北調中線渠首工程,在陶岔開工。
這是丹江口水庫工程的組成部分。是當年南陽地區最大的水利灌溉工程。
鄧州首先組織5000民工,開往工地,一年後增至4。2萬人。
南陽,唐河縣,鎮平縣,新野縣,方城縣,社旗縣組織民工4。3萬人。施工人數最多達8。5萬人。
綿延10公里的建設工地上,紅旗招展,人山人海,炮聲隆隆。
開山炸石的爆炸聲,勞動號子聲,高音喇叭聲,此起彼伏。
沸騰的勞動場面,使人一往情深,永生難忘。
那是一個激情年代!
1970年南陽縣6縣民工撤回,鄧縣民工堅守陣地。
白天兩個人拉一輛架子車,一個人駕轅,一個人拉輎。用「爬坡器」上坡,一起拉着下坡。裝土,運土,倒土,運石,運料。
民工們住的茅草房。吃的紅薯面,冬天寒風刺骨。夏天暑熱使人難當。
有141名民工獻出了生命,有2280名民工致傷致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