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山幼弟劉北山,母親身份卑賤,從小在家中不受重視,習武也未獲真傳,甚至連外姓弟子都不如。
但此人資質不差,習武又極為刻苦,一身武功反而在同輩弟子中名列前茅。
劉家落草之後,劉北山屢立戰功,他用這戰功向大哥求取劉家武功真傳,因為正在用人之際,劉北山又是劉家血脈,劉鳳山便答應了這個弟弟。
得了真傳的劉北山武功頓時大進,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是劉家第一人。
劉鳳山發現這一點之後,為了防止他尾大不掉,慢慢削了他的兵權。
劉鳳山死後,劉家人四分五裂,劉北山只帶了幾十個親信弟兄離開了槍馬騮老巢。
幾年之後,不可一世的槍馬騮劉家人死的死逃的逃,最後只剩下劉北山一人,而這個時候,劉北山的北馬騮已經是北橫山里數一數二的隊伍。
劉北山攻下了被另一股馬賊佔領的槍馬騮老巢,又將北馬騮改成槍馬騮,重新豎起了劉家大旗。
只是如今人們依然習慣稱劉北山這一支馬賊為北馬騮。
如今,北馬騮再一次成了北橫山里最強的馬賊,劉北山也成了北橫山第一高手。
作為僅存的劉家人,劉北山自然對挑動劉家分裂,雙手沾滿劉家人鮮血的李正魁恨之入骨。
東馬騮此時的首領也是殺了劉家人才上位的,當然也是劉北山仇恨的對象,一旦被望海鎮截住了南下之路,鬼馬騮和東馬騮連繞路地方都沒有。
這也是李正魁能說動東馬騮的主要原因,否則東馬騮的首領鄧鴻也是奸猾似鬼的人物,絕不會為了李正魁許諾的那幾百套還穿在敵人身上的兵甲強弩,就來啃望海鎮這個硬骨頭。
李正魁和鄧鴻鐵了心一定要拿下望海鎮,除了道路被擋,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這望海鎮和馬賊不同,這股勢力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佔據望海城不足兩月,卻已經將此地經營的井井有條,更大修城牆,城內法令法規清晰嚴明,絕不是馬賊可比。
李正魁和鄧鴻兩人眼光還是有一些,他們都明白,一旦讓這個看似不大的望海鎮發展起來,說不定就是另外一個北海王,這是北橫山裏的任何一支馬賊都無法接受的。
經過兩次失利,李正魁對望海鎮的這股外來之軍做足了功課,他知道,敵人的這種方陣看似笨重,實際上就像一個刺蝟,包裹在陣心的重弩強弓,非常可怖,要想攻破這個方陣,唯一的辦法只有讓騎兵不惜代價的強弓,撥開它的外殼,一旦這個方陣被騎兵殺透,就等於破了他的陣勢。
不過要想殺透這個帶刺的烏龜殼,李正魁光想一想就頭皮發麻,不知道要填上多少人的性命。
李正魁倒不是捨不得手下的性命,但他也深知自己手下這群馬賊的尿性,順風仗打得,劫掠百姓一個個如狼似虎,可一旦傷亡過重,保不齊這些人就會一鬨而散。
李正魁也不是沒想過繞過這方陣,利用騎兵的機動性,繞道城牆的其他方向攻城。
但是從細作傳回的消息,在那望海鎮裏還有一千多人的守軍。
以四千人攻打擁有一千多人守軍,一千民壯的小城,絕不是一時三刻就能攻下的,若是將這六百人拋下不管,他又如何放開手腳攻城,到時候,這六百人也不需要進攻,只需要在他身後擺下陣勢,就能讓他動彈不得。
所以,要想拿下這座城池,這六百人是一個繞不過去坎。
最終李正魁和鄧鴻互相看了一眼,都從對方眼裏看到了無奈,他們知道,唯有強攻。
李正魁和鄧鴻同時下令麾下當家率領大軍向着方陣發起了衝鋒。
兩支上千人的騎兵,一左一右,繞過了方陣正面,向着方陣兩個側翼衝鋒而去。
看着急沖而來的兩千騎兵,門羅方陣不動如山。
雙方越來越近,身經百戰的弗戈斯坦衛隊氣度沉穩,真箇方陣毫不動搖。
方陣不動搖,馬賊們反而動搖了,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對着如林的槍尖衝鋒的……
隨着越來越接近方陣,也越來越接近的搶尖,沖在最前面的馬賊開始悄悄的減慢速度。
這種變化很快在馬賊中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