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玄素考慮再三,對長孫無忌說道:「相公,我覺得你說的有道理,有些事情咱們是應該提醒陛下,不過,有些太敏感的事情,咱們就不要提了,讓陛下慢慢感悟,我建議咱們倆就從嶺南王的這件事情說起。茶壺小說網 www.chahu123.com
長孫無忌和張玄素又商量了一陣,統一了口徑,然後求見了李承乾。
因為張玄素在李承乾的身邊工作,所以這件事情就由張玄素來說,長孫無忌在一邊敲邊鼓。在談論的時候,說了更改年號的事情和對嶺南王李恪實力強大的擔憂,涉及到李佑的部分,他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
長孫無忌說道:「陛下,如今的嶺南王殿下擁有30萬大軍,和獨立的財政權,如此強大的實力本來就令人擔憂了,臣有些不明白,為什麼西北王殿下還要給他送去5萬大軍呢?
俗話說,磨難塑造強者,患難見真情。李承乾從小就生活在各種磨難之中,是在壓力中一步步成長起來的。他雖然資質平平,但是現在已經是一個成熟的男人了。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時間,他早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不會輕易受別人左右。
經過了長期曲折甚至是血淋淋的鬥爭實踐,李承乾終於登基稱帝。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他早已經得出了結論,在這個世界上,真正能夠幫助自己,也是真心幫助自己的人就只有李佑。長孫無忌和張玄素這些人,他們儘管也是忠君愛國,但是每個人也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盤。如果真正遇到生死攸關的重大危機的時候,能夠幫助自己的也只有李佑。
李承乾沒有馬上表態,他反覆的思考了一陣兒以後,決定既要維護團結,也要消除摩擦,尤其是在針對李佑的事情上,他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態度。於是,他說道:「
舅舅、張師傅,你們都是朝廷的股肱之臣,也是我的親近之人,我對你們十分信任,也十分倚重。我不得不說,在有些事情上,你們還真是不行,尤其在大局觀上,不僅僅是你們也包括我在內,都比不上五弟。
實話告訴你們吧!關於不更改年號的事情,是我五弟跟我一起商量好的,現在實際上朝廷已經改朝換代了,換不換年號又什麼區別嗎?不換年號,會減少很多的麻煩,為什麼要圖一個虛名呢?
我登基稱帝,五弟沒有親自來趕來祝賀,即使是在結束了征討倭奴國的戰爭之後,他仍然沒有回來。你們可能認為他這是對我不尊重,這你們就想錯了,這恰恰是對我的最大的尊重。
在這次征討倭奴國的戰爭中,五弟依靠他的智慧,用很小的傷亡就取得了滅掉倭奴國的重大勝利,為朝廷徹底消除了東北邊境的隱患,建立了卓越的功勳,也為他本人贏得了巨大的聲譽。他之所以不回到長安,就是刻意淡化自己的功勞,將功勞歸於他麾下的將士們,歸於朝廷。這難道不是對我的最大的尊重嗎?
在處理邊境事務上,整個朝廷中,沒有誰能夠有五弟那樣的能力和眼光。經過他的努力,唐朝周邊的幾乎所有邊境問題都得到了妥善的解決,這就為朝廷提供了一個和平安寧的環境,能夠讓朝廷集中力量搞好內部的建設。
為了大唐的未來,為了子孫後代,朝廷的拓土開疆永遠都不會停止的。為什麼要讓嶺南王擁有龐大的兵力,以及讓他們進行獨立核算,這不是放鬆了對他們的控制,而是刻意的把邊境問題對朝廷的影響,減低到最小的程度,試想一下,如果那裏的兵力調動和財政開支還是由朝廷來提供,這個影響力有多大?至於你們擔憂的李恪用兵數十萬,會不會對朝廷構成危險呢?這個問題五弟考慮的比你們要周到的多。你們不明白為什麼嶺南王手下已經有30萬大軍了,他還要送去5萬人馬。你們現在仔細想想,這是什麼用意呢?我想現在你們應該明很清楚的了吧?」
長孫無忌和張玄素,都是朝中重臣,都是聰明人,自然是一點就透。長孫無忌說道:「陛下,臣明白了。嶺南王那裏採取財政自負,是為了鼓勵他們以戰養戰,減輕朝廷的負擔,的確能夠減少邊境戰爭對國內造成的影響。」
張玄素說道:「陛下,臣也明白了。嶺南王那裏的30萬大軍裏面,有很多人馬都是西北王殿下送過去的。這些人馬包括剛剛送過去的5萬大軍,不僅僅能夠充實嶺南王麾下的兵力,也能夠監視嶺南王殿下的行動,真是一舉兩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