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晉商,哪一個不是在千軍萬馬之中搏殺出來的,從某種意義上面說,他們是這個時代,少有的有眼光的,楊元釗所說的一切合理,又不是馬上跟中樞對抗,再說了,包頭目前的情況,也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了,這點從劉澍的回答之中,就可以知道。
既然達成了共識,楊元釗也沒有準備大張旗鼓,在包頭內部進行調整,從他來到包頭之後,這樣的調整也在繼續,最開始以包頭商會為主,進行城市管理,包頭工程公司,也附帶的參與了一些市政建設,後面,因為混亂之後,又成立了城管和醫院,算是調整之中的重要項目,現在,不過是更加深入罷了。
幾個常設股東都是大家家主,本就是管理型的人才,楊元釗提到了一些主要的方面,比如在城管局的基礎上面,設立公安局,把城管局的一部分只能,比如治安管理,戶籍管理,打擊犯罪,還有關押等職責接過去,專注於對於犯罪的打擊,另外成立工商和稅務,工商局管理越來越多的小商小販和第三產業,還有大型的商場和菜市場等的管理,稅務局乾脆接過的清廷的職責,進行收稅。
稅務,可以說是一個政權的關鍵,一個城市要想發展,資金非常重要,初期,楊元釗可以用包墾公司的資金,推動這個城市的發展,可是要健康,要想全面的發展之下,一個完善的稅收制度必不可少,包頭以前。只是在利潤之中,抽取一部分。用於城市建設,而現在。必須要固定下來,讓每年產生相對較多政府收入。
具體怎麼收,楊元釗不太了解,只能夠慢慢來完善,清廷的稅率太低,不太利於城市和商業的發展,楊元釗設立的這些工廠和企業,全部都是技術領先的,本身的成本極低。利潤也較大,一定數額的費用,對於工廠而言,最多是利潤下降一點,可是對於整個包頭來說,就非常重要了,可以籌集一批比較龐大的資金。
現在的包頭,不同於之前,擁有龐大產業的。各項產值達到了一個驚人的高度,哪怕只是5%左右,每年包頭可以支配的收入非常的龐大。
前面幾條,沒有太多人反對。當提到收稅和稅率的問題,下面一片一輪的聲音,劉澍首先提出了異議。說道:「元釗,我知道你希望包頭發展的更好。可是包頭現在,真的多了幾百萬美元。甚至更多收入,花的完麼?」
下面的股東們連連的附和,從某種意義上面說,這幾百萬美元的收入,是從他們的利潤之中抽取,均分下來,每個人不多,甚至是上面的諸多股東也不會很多,可是誰會覺得自己的錢少,白白拿出錢來,誰也不會願意的。
楊元釗掃視了一圈,把大家的表情收在眼底,然後平靜的解釋道:「花的完,即便是超過10倍都花的完!」
「不會吧,難道都拿來建大樓麼?」一個股東吃驚的說道。
「是啊,現在建設大樓也花不了幾個錢,不是鋼筋,磚頭和水泥什麼的都自產了麼?」
看着亂成一團眾人,楊元釗揮揮手,作為包頭商會的實際擁有者,各個重要工廠一半以上的股份的持有人,楊元釗在包頭有着巨大威信,哪怕是亂作一團,也很快的恢復了正常,他平靜的說道:「當然不是建設大樓,如果那個企業需要,那個企業都可以去建設,這一筆稅收而來的錢,來自於包頭,屬於包頭的市民,當然會放在最關鍵的地方!」
「最關鍵的地方,是什麼!」
「教育!」楊元釗平靜的吐出兩個字。
「教育!」眾人的表情開始變化了,有的人瞭然,有的人依然疑惑,坐在主席台上的幾位家主,說實話,包頭的人員增加,特別是工人增加,工人不單單是一個人前來,他們都會帶着自己的家屬前來,老婆可以找活干,但是孩子們就是一個問題,有的就是隨便玩,大的看小的,小的帶不會走的,可也有一些比較有遠見,想要讓孩子學點東西,看到這種情況,很多地主和商人們,紛紛的慷慨解囊,投資興辦教育,短短的2年,包頭多出了21個私塾和7所新式學校,這些學校規模有大有小的,可是總體而言,可以容納3000人就學。
「我們不是興建了不少的學校麼!」楊世堂很不解的說道,楊家本身跟隨楊元釗比較早,楊悅又是楊元釗的好朋友,一手主導農業研究所的工作,楊家也因此獲利不少,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