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等楊元釗高興多久,更多的訊息反饋回來了,相對於國內的平淡反應,外國的反應卻是激烈的多,特別是公使的反應激烈無比,俄羅斯公使敦索維茨在見報之後,直接的衝到了北洋,鄭重的約見袁世凱,提出了嚴正的抗議,
剛開始,袁世凱還覺得,或許是北洋的某些行動,讓俄羅斯覺得不爽了,對於實際上控制着部分的東北,而且在遠東方面,有着巨大的兵力的俄羅斯,袁世凱在警惕之中,帶着某種的敵意。■↑頂■↑點■↑小■↑說,
可是聽了半天之後,特別是敦索維茨提到,他們遠東軍區和歐洲部分,為了這一戰準備了18個師,要針對蒙古和西北行動的時候,他才發現,對方的目標是針對蒙古和西北的。
「蒙古是主權國家,並且已經跟俄羅斯建交,出兵干涉一個主權國家的內政,這是國際法所不允許的。」對着激動無比的敦索維茨,袁世凱一邊點頭聽着他說着,順着他話向下,可是心中卻聽出來了,掛羊頭賣狗肉,列強們的態度,都是如出一轍的,把自己的某些卑劣的行動,掛上一個正義的面紗。
**立,跟俄羅斯肯定脫不開關係,否則的話,敦索維茨不會這麼如同是被踩了尾巴一樣,憤然的過來抗議了,本以為西北是擴張地盤了,這在他看來沒有什麼可以利用的地方,卻沒有想到,西北居然撞上了俄羅斯。
不過接下來的事情,更加讓袁世凱歡欣鼓舞,因為敦索維茨離開了之後。同樣的抗議還在日本,英國和法國公使身上上演。即便袁世凱對於國際政治和地緣政治再陌生,完全不了解。也知道事情大條了,本以為很正常的**立,似乎並不簡單,西北的出兵也果斷的仿佛是計劃好的一樣,他們幾乎必然的對上了列強。
袁世凱是一個很聰明的,很善於利用對立和縫隙,從當年的朝鮮,到後來的戊戌變法,甚至在北洋之中。無比確實的表現出來,在他看來,無論是列強也好,西北也好,都不是他能夠應付的,反倒是他們之間產生了衝突,才是他的機會。
表面上答應了列強,不干涉雙方的爭鬥,卻對列強提出。蒙古是一個獨立國家毫不吐口,作為遠清朝高層的一員,清廷割地賠款可是大受的詬病的,袁世凱代表的北洋。不會跟列強們直接的對上,可是攤在表面上,沒有一個人會直接的認為。把蒙古割讓出去,不會遭到國人的唾棄。一個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帽子是摘不掉的。
袁世凱繼承了滿清實力。北洋從一定層面上,是在滿清的基礎上面發展起來的,但並不表示他願意繼承清廷的喪權辱國,民國從一定意義上面,算是一個新的開始,可以答應列強一些條件,可是明面上的前提,是絕對不能簽署和應承的。
把列強們給支應了過去,晚上的時候,袁世凱就把包括楊度在內的大部分的幕僚給找來,讓他們分析一下西北到底是什麼的一個章程,這個所謂的收回蒙古,會不會給他們帶來機會。
楊度等幕僚,隱人,官場,甚至是爭權奪利,這些他們很擅長,特別是楊度,本就學的是帝王心術,可是在這個風起雲湧的時代,以地緣政治和國際關係為主的政治,他們就不懂了,甚至沒有想明白,不過是**立嗎,幹嘛西北明知道有俄羅斯在背後,依然衝上去,他難道不知道,這樣會惹怒列強麼?
因為不明白,更不懂,可是這是一個機會不是麼,列強是什麼,這麼多年,對上中國就沒有敗過,在雙方對立的情況之下,中國這邊的氣勢先就下來了,按照敦索維茨所說,21萬的俄羅斯軍隊,會前往中國,西北的做法不亞於螳臂當車。
雖然會失去蒙古,甚至是西北,但是俄羅斯也不可能肆無忌怠的在中國割地,總要有些收斂,說不定,西北這個壓在北洋身上的大敵,就此就會被解決。
最終,還算是商議出了一個結果,那就是,靜觀其變,以不變應萬變,中國式的思維,或許已經不太適應了這個時代,最少不適應目前中國的現狀,他們自認為最為穩妥的方法,其實已經錯過了機會了,北洋和袁世凱都做出了決定,革命黨也一樣。
以敦索維茨為首的列強公使的抗議沒有收到效果,對於英法日俄公使來說,這只是一個表現出來的態度,為的只是讓北洋不插手在其中,別的不說,北洋的瘋狂擴軍,都看在的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