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歷史的眼光來看,袁世凱的想法是對的,中原爭霸,走的就是東風壓倒西風,西風壓倒東風,就一如當年的隋末,唐走的是戰國強秦之路,佔據了富庶的關中,又佔據了四川,擁有了強秦之勢,但是其他也不是沒有機會的,如果在唐佔據四川之前,就能夠一通中原的話,以六國之勢,足以抵擋關中的富庶和四川的鹽鐵。
可惜時代在變,以前要依靠地盤來獲得實力的年代,早已經是一去不復返了,英國,法國,德國,區區彈丸之地,特別是英國,從一個島國開始,幾百萬的人口開始,成為了興盛的日不落帝國,依靠的是什麼,不是地盤,不是人口,而是龐大的工業。
超強的工業,讓少數戰勝多數成為了可能,1900年的八國聯軍,以極少的人數和傷亡,幹掉了蒙古八旗,宣佈了單純的冷兵器騎兵,在機槍和重炮面前,只是靶子,更早的1840年,風帆戰艦和重炮,轟開了中國的國門,向中國宣佈工業時代的來臨。
工業改變了以往依靠土地的面積,人口的數量來計算實力的方法,一個科技的代差,足以扭轉一切,在冷兵器年代,有過幾萬人打十幾萬,甚至是幾十萬的戰績,可是卻沒有5個人打1000人,甚至是2000人的,沒有足夠數量訓練有素的軍隊,永遠做不到各個擊破。
但是,裝備了熱兵器,打炮和機槍的現代軍隊。2個人,在擁有重機槍和足夠數量子彈的情況下。藉助着地利阻擋甚至是消滅一個團1000多人的,這不是做夢。合理的佈置火力,幾十挺機關槍幹掉一兩萬馬賊的,過去在包頭就實現過,擁有了楊元釗後世的眼光和一體機之下,科技,人力,技工和材料,一切都不是影響的時候,現代化武裝起來的包頭軍隊。會擁有多少的實力,這點,袁世凱因為歷史的局限性,根本就看不到,即便他能夠統一南方,除了西北之外的整個中國,也別想對立足穩定,解決了人口,資源和一部分地盤的西北。產生多少的威脅。
這些袁世凱不知道,他手下的幕僚和軍官也不知道,不是他們眼光不行,而是包頭真的已經超脫了他們的眼光。即便是外國列強,看待包頭的眼光也都有偏差,包頭仿佛是一個帶着火箭追退器的飛機一樣。一旦超越了對手,就不可能被追上。而且越來距離就越遠。
不管如何,長時間商討。總算是得到了讓袁世凱滿意的結果,跟眾多手下商討了一個完善的方案,這才悄然的回京,明天會正式的上朝,也就是承擔起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的雙重身份,袁世凱的權柄相對于歸鄉之前,大大的提了一步。
袁世凱的回歸,似乎讓清廷,有了一個強心針,袁世凱和北洋,是清末繞不開的人,此時,又是眾望所歸,在清廷感覺,只要袁世凱使出全力,滅掉包頭,滅掉整個革命黨,是完全沒問題的,即便是攝政王微微的有些微詞,卻無法抵擋來自滿清權貴和太后的一致同意,就這樣的,本是有些針鋒相對的兩者,居然密切的結合了起來。很多時候,外部的壓力才會讓分裂的勢力,重新的整合起來。
第一天的上朝,一天的時間,袁世凱侃侃而談,主要講述的正是他的目標和抱負,接下來的一連串行動計劃,讓清廷的有些放心的加權給了袁世凱,袁世凱的觸角開始伸到了戶部之中,本身就支持他的英國,又直接的給了400萬的關余,這筆錢幾乎是去年整個清朝剩餘的關余,甚至英國連剋扣都沒有,直接就給了,對袁世凱的支持,可以說是不遺餘力的。
在20世紀初,銀子,就代表着實力,特別是英國人還不遺餘力的支持,一下子,讓袁世凱手中的勢力膨脹了起來,被打殘的第六鎮,作為第一批回歸的部隊,暫時回到北京,藉助着資金,開始恢復勢力,補充團和兵器,一點點的填充到了第六鎮,其他各鎮也在增加實力。
這從編制上面,就可以看的很明顯,以往的鎮,都是兩個步兵協的小鎮,一些鎮,甚至連萬人都沒有,即便是第三鎮,第四鎮,也只是三個步兵,一個炮兵協,現在,在海量資金的支撐之下,首先擴編了5萬人,讓大部分的鎮,都成為五個步兵標,一炮兵標的加強鎮,這一點,跟第三鎮差不多。
轟轟烈烈的練兵和擴充,在遠征南方,撲滅革命之火,讓南方的權利收歸中樞的口號之下,北洋實力擴充計劃,沒有被清廷敵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