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設計船舶的圖紙,是一個陌生的領域,一體機的評分系統,讓楊元釗擁有了設計的能力,動力方面是他的強項,隨便拿出來的一組蒸汽機,就讓4500噸總排水量,載重不過是3000噸左右貨船,出現了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
參考了4500噸的貨船,把皮埃爾設計理念給吃透,加上動力上面領先,楊元釗試着開始拼接,不過依然是失敗,一次次的失敗,沒有讓楊元釗失去信心,反倒是讓他看到了某種偶然之中的必然。
心中突然冒出的一個想法之後,仿佛一下子開竅了一般,楊元釗就按照這個想法來,不求突出,先保證可以合理的運作,順着4500噸圖紙旅順下來,總算是把動力系統給弄得差不多了,以包頭最大的,15000馬力的蒸汽機組成的雙機機組,合理的嵌入到了一艘成熟設計,流體性能較好的貨船之上,整個貨船的大部分功效都需要遷就動力系統,這樣整艘船成功的通過了評分系統評價,超過了80分。
之前無論怎麼提升,都只有60分,現在沒有做出很多的修改,卻達到了80分,這等於是巨大的突破,按照楊元釗對評分系統的了解,超過80分,在萬噸級的貨船上,已經算是正常了,基本上從1900年開始,生產出來的主流貨船,基本上都是這個水準,只要能夠根據這個圖紙製作出貨船,絕對不愁沒人買的。
如果說普通的設計師,能夠設計出這麼一艘船。或許已經是值得驕傲,這樣一艘世界主流的萬噸級貨船。是目前市場的熱門貨,可以直接生產。創造出很多價值的船。
不過擁有一體機的評分功能,之前的排列組合已經證明了他的強大,他有些像是後世的計算機輔助設計,但是比計算機輔助設計更加的強大,他可以直接用直觀的分數,表現出這一艘船的各方面性能,如果只是這樣的話,何必去自己設計,直接把別的船拿出來用就號了。
正因為如此。這樣的船,對於楊元釗而言,連及格線都不夠,他很清楚的看到,他跟其他著名設計師的區別,勉強的解決了動力系統之間的問題,可是他犯下的同樣是德國人的錯誤,性能不足就動力補,如果不是蒸汽機強悍的能力。絕對不可能達到這樣的分數,但是原版的船,可是112分啊,差別也太大了。
3萬馬力的推力。幾乎快要比得上戰列艦了,目前英國主流戰列艦,超過2萬噸級滿載排水量的主力艦。也不過是3.4萬馬力,把這麼龐大的馬力用在一個萬噸級的貨船上面。動力浪費巨大,如果不是包頭的蒸汽機。擁有的讓人難以想像的性能,說不定煤耗一項,就足以否定整體的設計。
好在,可以微調,楊元釗慢慢觀察着4500噸的圖紙,特別是皮埃爾設計之中的一些閃光點,另外着手修正其他的系統,爭取找出來問題的所在。
似乎在一點點的研究之中,楊元釗也發現了門道,從之前的經驗之中發現,硬生生的把不同戰艦的不同部分的,生生的弄到一起,簡直是在外玩笑,這樣絕對弄不出來一艘合格的貨船,這一次80分就是這樣來的。
順着這個來更改,應該會很難,楊元釗還是繼續的做出了更改,不同的是,他沒有在80分的基礎上這麼做,而是選擇原始的標準,在30艘最好的船之中,選擇了屬於德國製作的那一艘船。
沒錯,德國製作的,他們的情況跟楊元釗的一樣,在精確噸位控制的時候,完全達不到英國人的水平,不過設計和水平不足的時候,就用性能來推動,德國馬力數,一直是要比英國大的。
這跟楊元釗的設計有異曲同工之妙,有了前面一次的經驗,這一次,順利的更換了動力系統,更強大的動力系統之下,生生的把分數推高到了115分,比之前最少高出了5分,讓德國的這一艘萬噸貨船,從墊底的位置,上升到了中游的位置。
第一次做出了修改之後,不但沒有降低本身的評分分值,反而獲得了提升,這樣的成果,讓楊元釗興奮無比,他仔細的回味之前做出調整的地方,那些是有幫助的,那些是無效,評分系統精確到小數點之後5位的精確,讓他的一些調整,可以清晰的看出軌跡。
楊元釗跟着感覺,對動力系統進行了微調,稍稍的幾次調整之後,小數點不停的變化,最高時候甚至得到了115
第六百二十七章 X1貨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