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是沿着海邊走,船隊之中,有1000噸以上的遠洋漁船,也有對風浪抵擋能力比較強的500噸到800噸的漁船,可是更多的,則是200噸以下的小型漁船,正值初春,海上的風浪不大,可是誰也不敢保證,進入到深海之中,風浪還不會很大。
這個船隊的第一個目的地,就是跟上海隔海相望的寧波,因為這些船,其中200艘左右,會進入到設立在寧波的寧波漁政公司,之前的日子裏面,西北銀行一直都沒有閒着的,小型的漁船好說,可以用小額貸款的方法,推動漁民購買,可是大型漁船就不能按照這個方法來了,比如1000噸以上遠洋漁船,要想成功的操作他,沒有二三十個人,根本不行,更大2500噸的漁船,操縱人數更是提升到**十人,這不是一家一戶能夠推動的。
這就必須要成立漁政公司,來推動海洋捕撈,相對於1000噸以下的近海漁船,遠洋漁船的船艙巨大,可以裝載的漁獲更多的,只要尋找到漁場的,捕魚的數量非常的驚人,在這個時代,海洋捕撈還沒有到後世那種枯竭的程度,海洋的污染還沒有怎麼開始的時候,遠洋捕撈是一個不錯投資。
不過這一項投資,西北沒有打算抓在手裏,他選擇跟別人合作,特別是沿海的這些港口城市,西北可能只是佔據一點點的股份,剩下的大部分讓利給對方,這樣保證足夠的利潤率,推動這個漁政公司逐步的發展。
本以為是一番好意,卻沒想到,這個公司的意向並沒有得到追捧,打聽一圈才知道,原來,在大部分人的眼裏,漁民都是生活在最底層的,即便是漁民公司,也不是上枱面的,再加上海上有危險,在這個沒有天氣預報的時代,沒有雷達之類的監測海上的風浪的情況之下,去海裏面打漁還是相對比較危險的。
楊元釗完全沒有想到是這個結果,正在為難的時候,寧波的張謇出現了,張謇作為中國著名的學者,實業家,早在西北出現之前,就投資實業的,一手建立了紗廠,後來也算的上是南方最早的一批靠攏西北,到西北購買機器設備開辦工廠的人,他在西北那裏得到了甜頭,知道西北的機器都是物美價廉。
這一次,西北成立漁政公司,規模比較大,動靜比較大的,幾乎沿海的通商口岸,大型一點的城市,都涉及到了,這讓張謇看到了機會,拖網式漁船,本就是他最先引入到國內的,只不過生不逢時,當時的漁船的可靠性太低,價格又比較貴,現在,幾年過去了,又是江南造船廠的新產品,應該值得信賴。
張謇的到來,讓西北很高興,銀行直接給了較高的待遇,因為這個漁政公司,可以作為全國的樣板,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這是人之常情,如果這個寧波漁政公司運作的好,賺到了錢,而且是大錢的話,對於漁政公司本身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宣傳,不用多說什麼,自然有人過來加入,中國從來都不缺這樣後知後覺的聰明人,這比西北強行的推廣強的多。
簡單的介紹了遠洋漁船之後,張謇就心裏有數了,依靠着張家在寧波的影響力,牽頭成立了這個漁政公司,並且找來了30家左右的豪強作為合作夥伴,這些豪強,實力在寧波這個地方算是比較強的,可跟張家比起來,就遠遠不如,更別說是西北和楊元釗了,不過地主豪強是本地土著,這些人又是張謇親自挑選出來的,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歷史悠久,最少的也在寧波200年以上的,長的幾乎是600年。
600年,哪怕孤身一人,開枝散葉起來,也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姻親之類的都眾多的,張家找到他們也就是看中的了他們的人脈,果然,在籌備之中,西北銀行沒有怎麼的出手,寧波的地方商人,從漁民和家丁之中,聚集了差不多3000人左右,進行的初步的培訓,使用的居然是張家曾經從國外進口的那種拖網式漁船。
現在,遠洋漁船都生產出來了,正好接着公司成立的檔口,把船交付給他們,300噸以上的漁船,基本上都撥付給了寧波漁政公司,一共是200艘左右,還有一小部分的漁船,都是200噸以下的,數量不多,就是三四十艘的樣子,主要是當地的地主,買給族裏的,也算是一件善事。
寧波漁政公司就這麼的就成立了,總股本大概是1500萬元,購買了7.5萬噸的漁船,共計200多艘,在
第七百零八章 寧波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