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行工程,從江南造船廠擴充開始,就已經融入到了江南造船廠的骨子裏面,單獨對一艘船來說,並行工程提升的並不多,可能一艘船建造所需要的時間,不但沒少,反而還增加了,可是對於整個船廠的效率而言,卻是極大的提升,8個萬噸船塢,一年12-13艘船,這已經是大部分船廠的生產效率了,可是對於並行工程而言,卻是可以生產27艘,幾乎提升了一倍以上,在生產這些的同時,還生產了大量的小船,這也是江南造船廠效率驚人的根本原因。+◆
差不多43.7萬噸的船塢總額,年生產能力爆發到極限的話,效率幾乎達到了船塢的4.5倍,也就是說,每年造船能力全開的話,幾乎是200萬噸,這樣的商船生產能力,在全世界的船塢之中,也算是難得的佼佼者。
目前,就這些小型船塢,一方面是作為並行工程對於大型船塢的補充,另外一方面,就是實行漁民海軍的戰略,相對於江南造船廠的盈利能力,漁船的生產,更加被楊元釗看重。
從上海下船,確定漁船設計之後,楊元釗這已經知會技術人員,在並行設計之中,兼顧生產速度的同時,讓漁船的生產效率提升到最佳的程度,故而在年產27艘萬噸級貨輪的可怕效率之下,小船塢的利用率更高,幾乎達到了7倍,這還是船塢大部分生產小船的前提之下,沒有最大效果使用的結果。
三龍漁船在之前就已經確定定型,這段時間。累計生產出2500噸和1000噸以上的遠洋漁船,800噸近海脫網漁船。陸陸續續的在江南造船廠下水,這樣小型的。不超過1000噸的漁船,全部採用焊接的技術,特別是300噸以下的,甚至可以不用,或者少用船塢,架起來就可以施工了,只要人員夠,生產起來速度快多了。
從年前開始,江南造船廠累計生產。1000噸以上的漁船17艘,800噸拖網式漁船32艘,500噸125艘,300噸以下的343艘,生產速度極為驚人,幾乎平均下來,一天都好幾艘。
龐大的生產能力,在小漁船上面盡顯無疑,可是生產出來的東西。遲遲不見有人領走,全部資料和加工費,都是由西北銀行負責的,原料直接從西北運來。需要多少,就運來多少,工錢也是由西北銀行撥付的。從來都不見減少,這麼多船堆在這裏。總不是一個辦法。
在1913年的正月剛過,3月多的時候。西北銀行終於有了動靜,一直都靜靜的放在泊位之上的快600艘船,被一次性的提走了,甚至為了開走這些船,江南造船廠還臨時的聘請了一部分的船老大幫忙,這其中還有部分的外國人。
拖網式漁船,基本上都是機帆船,依靠機器運作,經過了西北的改進,使用的都是燃油,要開行他,很簡單,可也不是隨隨便便一個人上來就可以的,上海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是整個東方的大都會了,會開汽船的,還是少數。
跟隨這些船隻一起的,是西北銀行的一個經理,名叫鄭伯勤,百萬漁民,十萬漁船的計劃,他是負責人之一,敏銳的感覺到,是應該培養一批的漁船司機,否則的話,空有漁船,卻沒有司機駕駛,漁船也是白給。
只是鄭伯勤的一個突發奇想,卻真的在接下來實行了,當這個報告報道了西北銀行之後,被銀行行長重視,接下來西北銀行在全國進行選擇的,從漁民之中,從一些十八九歲的青年之中,培養人員的,造就了接下來漁民的輝煌,百萬漁民,十萬漁船的計劃進展的順利,不但完成了一期,還接下來,逐步完成了二期和三期。
600艘船,大部分只是小船,可是浩浩蕩蕩的,從江南造船廠出來,在上海引發了轟動,江南造船廠擴大之後,從原來一個小小的船廠,到可以生產千噸級,甚至是萬噸級的巨輪,不過時間尚淺,陸續交貨的,可能就十幾艘吧,還是陸陸續續交工。
這個時代千噸級以上的船,對於任何的航運公司來說,都不是小船,一旦建成,都會立刻交貨,不會放在船塢之中等待的,因為他們可以立刻創造效益,類似這樣,幾百艘大大小小的船一起交付,真的是上海開天闢地的頭一遭,轟鳴的馬達聲音想起,一艘接着一艘,魚貫的出了上海港,看熱鬧的人群一直都絡繹不絕。
船隊在出了上海之後,在崇明島附近轉向,
第七百零八章 寧波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