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戰區都相當的重要,加上的第一軍目前主要防守在青島,可以作為青島戰役這邊的總預備隊,第二軍和第三軍,也會在最短的時間達了,整個山東的境內,雲集了西北軍60萬人,甚至比目前日本動員起來的不對都多。
從西北到山東,特別是第二軍和第三軍,這兩個軍,沒有駐紮在西北包頭的,從西北的下去範圍開始增大起,很多部隊就向外駐防了,目前的包頭新區,暫時只駐紮着直屬於軍部2個師的快反部隊,這兩個師,跟第一師的偵查團一樣,都是全機械化部隊,但是在訓練上和要求上,基本上已經追上了特種部隊的標準,可以說是整個西北最強大的部隊。
第一軍目前已經在山東,而按照目前所在的防地來說,第二軍在西安,負責陝西全境的警備,第三軍則遠在寧夏,需要震懾邊疆的幾個省,西安也倒罷了,伴隨着隴海鐵路的通車,從西安到安徽,然後轉京滬鐵路,順着的一條連接山東的支線,前往青島,距離不算近,卻很順暢,可是寧夏,在過去晚清,可以說是一個貧窮落後的邊疆,也就是西北的開始修建前往新疆的大動脈開始,真正的跟西北的鐵路核心結合到了一起,從西寧到包頭的鐵路,貫通整個大西北,一直到烏魯木齊。
正因為鐵路的出現,改變了地域和空間,接近2000公里的路程,對於以往的戰爭來說,那簡直是一個無法逾越的障礙,兩三個月的行軍,再強的戰士,也會被拖垮,清朝曾經遠征過大小金川,不過是在四川北部,而寧夏則更遠,遠離中原之地。現在西北鋪設的鐵路線。主幹線路火車的速度達到120公里的情況之下,從集結到進入駐地,總用時不會超過72小時,其中的大半時間。還是集結和進入駐地浪費的,真正的路上時間,不超過1天的時間,鐵路帶來的強大的方便性,盡顯無疑的。
從地域上面。比日本距離青島還要遙遠,西寧到青島,差不多是2000公里,如果加上中間繞道和進入陣地,這個距離會更遠,而青島到長崎距離不過是970公里左右,只有西寧到青島的一半左右,依託着西北花費了數年時間,興建的密集的鐵路網的,從內地調兵到沿海地區。只花費了幾天的時間,甚至到第二軍第三軍進入到陣地之後,日本的軍隊還沒有完成集結,就算是最早出發的第六師團,也還在海上飄着,距離青島的距離還遠着呢。
快速化反應部隊,一直以來,都是楊元釗所要求和倡導的,這個時代的軟硬件條件不足,快反部隊沒有足夠的軟硬件支撐。無法做到全範圍打擊和快速佈防的實力,可是一定程度上面,增加他的集結速度,加上密集的鐵路網。卻可以在中國之內的,快速的機動,發揮出一個師等於1.5個,甚至2個,3個效果。
這一點,是楊元釗唯一從54混編協時期就強調的。一直貫穿到了西北軍成立的全過程之中,士兵們從進入到軍營的第一天,除了訓練紀律性和服從性,還有基本的軍事訓練,就是訓練這個了,如何更快的完成集結,如何更加完美進入到作戰狀態,這一點不但參謀們注重,設立的計劃都是一步步嚴格的科學推理的,士兵們也是嚴格訓練的。
通過這樣的訓練,不但增加了西北軍的凝聚力,也增加了西北軍的反映速度,很多的步驟已經精確到分鐘和秒,在這些關鍵的環節之中,每一次減少的時間很少,可是整合到一起,就成為奇蹟一般快速反映,按照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的數據顯示,只要不是在徹底的休假狀態,哪怕是在普通戒備狀態之下,一個集團軍也可以做到從分散的狀態,進入到了鐵路運輸狀態的,其中最多花費36個小時,這在這個時代的軍人而言,簡直是不可想像的。至於一級戰備準備那就更快了,幾乎是做好了一切的準備,最多3小時,就可以整裝出發了。
出色的反應能力,強悍的運輸能力,讓西北軍幾乎從作戰計劃設定之後,就開始了準備,第一軍固守青島,負責處理青島附近的侵略者,而第二軍負責山東附近12個城市的駐防,他們距離比第三軍近的多,也最少提前了12個小時抵達的,然後按照順序,依次的佈防到那些城市之中,第三軍,則頂在膠州灣的外部,在煙臺威海一線佈防,準備隨時應對日軍的重點進攻,在陸上進攻沒有起到效果的情況之下,日軍恐怕不會選擇在陸上接連突破,而是選擇走捷徑用海運前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