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中東,不得不說,法國提出了一個非常有建設性的建議,本來,10天時間,已經把合作的事情談好,接下來只要逐步的整合,就能夠讓協約國發揮出整體的實力,英法美三國都有些的着急,必須要落實下來,最好在明年的3月之前見到成效,保證明年協約國的戰略優勢。⊙。⊙可這種情況之下,法國提出了這麼一個提議,準備結束的回憶,因為法國的提議延長了。
德國陸軍表現出來的戰鬥力,讓協約國有些絕望,如果沒有美國的加入,恐怕單單憑藉英法,把人口戰爭潛力給耗盡了,都未必能夠幹掉德國,如果不是美國的加入,甚至跟德國相持下去的資格都沒有,可美國也不是無限,雖然美國有一千萬的動員能力,並不代表美國可以損失一千萬青壯年而無所謂,這可是生命啊,1000萬,最少牽扯到5000萬的直系親屬,甚至更龐大的認識人群,這是很大的數量,幾乎佔據了美國的幾分之一。
哪怕是美國壓制傳媒領域,也不可能無視的一千萬的傷亡,之前的幾百萬,還不知道怎麼抹平,繼續打下去,傷亡會更多,可是已經上了協約國的船,就只能夠走一步算一步,一方面,在國內壓制,藉助着宣傳領域,淡化人們對傷亡的看法,另外一方面,能夠解決多少解決多少,儘可能的抹平這件事情。
如果說,歐戰就此結束的話,以目前情況之下,美國可以很容易的抹平這麼一件事情,畢竟美國國內是財團政治,只要財團能夠賺到錢,其他的都無所謂,可戰爭還在持續之中,如果接下來,德國依然保持着強勢話。實力沒有太多的損失,繼續的以1:3的犧牲比,跟他們對耗下去的話,即便勝利恐怕美國也會元氣大傷。整整一代人不復存在了,美國也承受不了這麼的的損失,不是沒想過別的辦法,只不過,他們更多的是從戰略向來考慮。德國在戰略的高度沒有問題,只能夠硬拼。
現在法國提出的方法,另闢蹊徑,仿佛是另外一條道路,卻存在着很大的可能性,德國為什麼強大,訓練有素的德國陸軍是一個方面,關鍵是火力,美國曾經做過實驗,把火力加強到德國人的程度。美國軍隊可以發揮出德國85%以上的戰鬥力,如果提升50%,美軍的戰鬥力會跟德國一樣。
戰鬥力一樣未必能夠戰勝,卻代表着傷亡的大大減少,傷亡比例不再是1:3,會降低到可以承受的程度,可惜美國沒辦法變成這樣,小規模的試驗部隊,或者主力部隊,可以增加火力。可是那需要訓練,沒有足夠的訓練,即便是增加了,也很難發揮作用。如果全部的部隊,都增加到德國的程度,那不是一般的困難,原因非常的簡單,後勤壓力。
美國一直都搞不懂,為什麼德國可以支撐這麼龐大的火力。他不知道的是,德國可以使用中國廉價軍火,中國的生產能力,中國的人工,讓中國大部分軍火的價格,只有美國成本的二分之一,甚至是三分之一,這種情況之下,即便加入了足夠的利潤,給德國的價格,也不會超過美國成本的八成。美國既然銷售武器,甚至是租界條約,肯定是要利潤,沒有足夠的利潤,他怎麼給財團開利潤,怎麼通過財團發揮影響力。
綜合這樣情況,美軍的軍火價格是德國的3倍以上,這還沒算無限潛艇戰的影響,本身在一戰之中,大放異彩的潛艇戰,因為中國的出現和改良,讓潛艇的戰鬥力大大提升,到一戰中期才普及的1000噸以上的遠洋潛艇,西北介入之下,直接就拿出來了成熟的2500噸的潛艇。
對於任何戰艦來說,噸位就代表着戰鬥力,可以使用更強的動力,更大的主炮,更厚的裝甲,潛艇這麼一種極端性的艦船,就更加如此,潛艇不用防護,因為只要被水面艦艇發現了他的位置,再厚的裝甲也沒有用,哪怕是後世的核潛艇都是一樣,所以他只能夠增強到攻擊和動力上面,2500噸的潛艇,增加的動力很有限,速度提升的不是特別的明顯,可是魚雷的數量比1200噸的,最少增加了4倍,續航里程也增加了一倍,這樣的潛艇,可以隨便的出去一兩個月,不用回到基地。
這可不是一加一等於二的結果,增加了魚雷的數量,單位潛艇的作戰時間大大的加強了,整個北大西洋,長期有125條潛艇在活動,每天擊沉的商船噸位數量驚人。
按照美國測算的結果,10艘船往返
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另闢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