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佈置到陸基炮台的,就是艦炮了,這是世界要塞領域慣常的做法,不過楊元釗提出了一些改良的方法,跟戰艦不同的是,陸基的艦炮,可以不用考慮一些重量和配比,可以稍稍厚一點,笨重一點,甚至連炮管也可以加長,這樣可以增加性能,在超過15寸的火炮中間,增加炮管的厚度,可以增加射程,長度同樣如此,或許對於艦炮而言,射程增加一兩公里,這不明顯,可是對於固定島嶼而言,在周圍的海域之中劃出一定的範圍,再加上計算機的輔助,增加射程帶來精度下降,是在可以控制的範圍之中,反倒是增加的一兩公里射程,加上本身炮台佈置的位置,可能要高出海平面100米,甚至更高,俯攻和仰攻的不同,讓艦炮可以在同樣規格的情況下,佔據上風。
一款火炮,任何一丁點的更改,都會帶來整體性能的大幅度變化,這些不是說拍着腦袋就能夠決定的,不過中國的火炮專家已經相當的成熟了,只用下達命令,就可以交給專家進行研究,這個速度會相當的快,比起單獨設計一款火炮要高的多。
在陸基火炮的口徑選擇上面,稍稍的有些爭執,超過15寸口徑的火炮,都是備選,各有各的優點,15寸和16寸是最為成熟,15寸比較的廉價,經過了幾年的生產,他們的工藝成熟了,價格也降低到了最低,適合大規模的佈置,16寸則是威力巨大,至於17寸和18寸,只是實驗室生產,還不成熟。
早在幾年前,幻想級的時代,中國已經可以生產15寸艦炮了,幾年的發展,不通過一體機,已經可以成熟的工業化生產16寸艦炮,甚至在,在實驗室之中的,17寸和18寸的也都研製成功了,從這個上面說起來是超快了。
這不但是一體機的幫助,也是中國眾多科學家和火炮專家,專注於火炮科技上面的發展,在中國統一之前,中國才勉強生產220毫米的火炮,還是在一體機的幫助下完成的,現在都弄到18寸了,這中間材料是最為關鍵的,多虧了一天機每天的積累,都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中國在材料學上,比動力學更加冠絕世界,硬實力不是其他國家短時間能夠追上的,這一點,其他國家還沒有意識到。
相對於已經成熟的15寸和16寸來說的,目前17寸,18寸只能夠在實驗室裏面生產,是因為,這兩種材料,只是意外,很多時候,材料學來說,都是一連串的意外之中,逐步產生成果的,這兩款材料,其中18寸的哪一款,它的性能甚至比17寸的高出了數倍,按照理論上面的數據,甚至可以承受住20寸火炮額強度,只不過中國暫時沒辦法完成20寸火炮的設計。
中國的艦炮,是從德國和世界上各國的艦炮領域吸收之後,發展起來的,當時德國最大的是12寸,英國最大的是14寸,在這個基礎上,中國把世界上艦炮最為出色的幾個艦炮兼容並包,迅速的完成了15寸和16寸火炮的研製,從17,18寸,還有一定的技術累積,20寸,就太遠了。
即便是在後世,也沒有20寸火炮,最大的恐怕就是大和號的18寸艦炮了,楊元釗非常清楚,未來,大口徑炮火講逐步被淘汰,因為連戰列艦本身就會被淘汰了,一方面,是各種新式的艦炮,陸戰武器,會縮小到200毫米以內,再大的話,不容易移動,對後勤的壓力也很大,海上武器,基本上也是這個程度,更多的是依靠導彈和飛機,艦炮的時代已經落伍了,不過20寸以上艦炮難度太過巨大,特別是對於整體艦體破壞力和本身結構的問題,即便投入精力,也不是短時間能夠研究出來。
把重點放在了航母之上之後,中國更多的把目標放在了飛機上面,不斷研製出最佳的飛機,在艦船的常規武器上面,進一步深化15寸以下的艦炮的研究,爭取在原有的基礎上面,加強艦炮的威力,可是另外一方面,也在進行導彈前瞻性研究,不過進度相當的緩慢,在實驗室之中,即便是一目前總過的半導體技術,成俗的導彈出現,也最少是10年到15年的時間。
導彈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他精確的制導性,在普通炮彈,命中率在5以下的時候,這還是戰列艦的齊射,導彈基本上可以達到70以上,一些精確的,衛星制導的導彈,甚至可以達到95以上,這樣的命中精度之下,才能夠把導彈的威力發揮出來,至於空空導彈之中,超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