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把這麼龐大數量的鐵疙瘩送到戰場上面,全部靠坦克行進,這是不可能的,從美國的腹地到加拿大西海岸的溫哥華,最少是四五千公里的距離,即便放在後世,20世紀的**十年代,坦克的長途奔襲,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別說超過5000公里,就算是超過2000公里的奔襲,都非常少見,長期的奔襲會讓機械破損,最終功虧一簣。
20世紀末機械水平,都無法支撐如此規模的長途奔襲,更別說這個時代的美國,美國人用盡了努力,儘可能的把坦克行進的範圍減小,整個中部大鐵路,包括加拿大方面,都被美國人徵用了,足足用了12天的時間,美國完成了2萬輛的坦克,從美國腹地轉移到溫哥華區域,超過數千公里的龐大旅程,數百萬噸的重量,單單坦克本身,可能只有幾十萬噸,可是坦克不單單是本身就可以了,武器裝備,備用物資,甚至是人員,在這些全部運過來,耗費的運力是龐大,甚至一度的影響到了整個美國運輸網絡,一些地方的原材料和物資出現了問題,甚至影響到了美國的經濟結構。
美國國內的鐵路網非常的龐大,可是單純一次調動力量,在一個區域之中,向另外一個區域,這考驗的不是整體的運力,而是一個鐵路網最小運力的極限,這一點,美國鐵路網跟中國相比,差的太遠了,一些地方甚至是複線,車輛的密度也不夠,前者是因為美國的鐵路已經空置了,一部分老舊鐵路還在拆除的名單之中,後者,則是因為,運行圖的關係,美國的運行圖還處於比較稀疏的階段,一輛列車跟另外一列列車,相互之間的距離,最少也在40分鐘以上,大部分都在一個小時以上。
鐵路運行圖,是鐵路安全運行的基礎,他的密集程度,代表着鐵路承載的最高能力,原則上說,如果有的話,火車跟火車之間相隔幾米也算是安全距離,這是理想狀態下,鐵路最大範圍的使用,除非是在自動化控制和機車的性能達到最高的程度,可以隨時停止列車,並且在最短的時間之中反應過來,這樣才能夠達到這樣的極限狀態下。
在目前,列車之間的距離,更多的是一個國家,統籌和控制的精華的,美國只能夠做到極限在40分鐘的間隔,可中國的運行圖,相隔的時間可以縮短到5分鐘,甚至是3分鐘的範圍之中,最短的兩個火車之間的距離,可以減少到5公里左右,這就是技術和計算的領先。
使用了大量的計算機系統,不但可以精準的控制到列車的運行,精確到秒,還可以迅速的反應列車的問題,列車定位技術和無線電技術最發達的中國,已經實質上面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在今年,列車運行圖的時間間隔再一次的減少了5%,別小看這5%,這代表這整個中國鐵路的運力提升了5%左右,這對於本就龐大的中國運輸數據,已經是相當可觀的了,這個提升幅度,最少在千萬噸,甚至可能達到億噸的高度。
美國沒有計算機,很多的數據,還是在手工計算的程度,甚至因為沒有三大工程的關係,他們無法統籌一些東西,可能也感覺到鐵路運行圖還有一些疏漏的地方,可就是看不出來問題在哪裏,畢竟一個遍佈在幾百萬平方公里國土上面的運行圖,如果一點疏漏都沒有,那是絕對不可能,也只有當真實的計算和經驗超過一定程度之後,才能夠找出這個問題。
中國也是這樣,從一開始,就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從美國國家鐵路公司聘請來的總工程師,讓中國鐵路從一開始,就吸收了美國鐵路運行幾十年的經驗,計算機的加入,還有楊元釗從後世帶來的零星經驗,讓中國的鐵路飛速發展,已經有了後世20世紀末的樣子了,就容積率來說,中國鐵路的容積率和總運輸量,是同樣里程的美國鐵路的6倍以上,更別說中國的鐵路總里程,早在悄無聲息之中超過了美國。
美國的鐵路網也是非常發達的,特別是東西海岸,在太平洋鐵路貫通的前提下,運輸量在加大,美國為了這些坦克,不惜停下來了一些客運貨運,不計一切代價,用了12天的時間,以每天1萬輛坦克的速度,把這些坦克運到了溫哥華。
溫哥華之前,有龐大的鐵路,可以供坦克運輸,所以從美國腹地,到溫哥華,2萬輛一輛都沒有掉隊,從溫哥華下車,在溫哥華稍稍集結一下,就沿着溫哥華的公路,繼續前進,為了迎接坦克的到來,美國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