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無人的山坳之中,活動的部隊除了這部分警戒的力量之外,還有一部分人在忙碌,他們的工作,跟警戒,跟宿營完全無關,就連人員都是之前就挑選好,在整個行軍的過程之中,都被命令休息,所以昨天晚上的行軍,他們基本上都在睡眠之中度過,一晚上休息,不能說很好吧,也算是不錯了,此時正是精力充沛的時候,他們被命令前往森林的深處。
裝甲軍團的行動,就是這一點好,尋常陸軍一晚上行軍,不管是任何人,都是人仰馬翻了,即便是輪班休息,也必須要有人頂上去,連續幾天下來,鐵軍也變成軟腳蝦了,故而在大陸軍時代,日夜兼程的行軍,只有在特殊的地方,出奇兵的時候才會用到。
機械化部隊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雖然在裝甲上面,休息比不上營地之中,可是經過了中國的改裝之後,舒適度和噪音大幅度的減小的情況下,暫時休息是可行的,甚至一些神經比較粗大的,休息的還很好。
當然了,這部分人的任務不是為了打獵,雖然說密林有很多的動物,可是要依靠打獵來補給,這幾乎是杯水車薪的,在寂靜的狂野,槍聲還是可以傳播的很遠很遠的,所以在徹底的進入到加拿大的無人區之前,對於新一軍來說,除非是必要,否則不許開槍。
這部分人的任務很簡單,伐木,在密林深處通過伐木,清理出一片足夠大的區域。在這一次宿營之中,為了保護裝甲部隊,他們選擇的是一個充滿了高大喬木的密林,空投的要求就是有一片開闊的降落場,未必一定要平整,最起碼要在空中的視線之中,可以看到,空地是最好,毫無遮擋,即便是因為風力的關係,讓空投物資偏離了一點,可以可以很快的收集起來。
這一部分精心挑選出來的人員,需要在密林之中,開闢出最少50個降落場,每個降落場不用很大,只要有直徑30米的正方形就可以了,也就是900個平方,降落場會佈置在密林深處,用無線電引導和地面佈置相結合的方式,給空中飛機指引目標,方便飛機尋找到目標。
50個空降場,可以接受飛機的空投,即便按照每分鐘,每個空降場投放2個空投物的效率,一個空降場一小時最少可以接受60噸的物資,這樣效率不低,一般而言的,飛機回用一個小時完成空投作業的,而這部分的空投物資,會是未來一段時間,新一軍主要的補給來源。
全部用空投來補給,這樣補給方式幾乎是劃時代的,即便在二戰時期,也沒有出現這樣空投補給的方式,哪怕二戰是空降兵的第一次嘗試,可是大部分的空降兵,都是死的很慘,無論是美軍的空降師,還是德國的空降師,往往被空投在爭奪比較大的區域,沒有補給,沒有援軍,就只有他們,死亡率極高。
偶爾幾次大規模的空投,在圍困的部隊,給予部分補給空投,主要解決急需要的物資問題,這樣的空投,對於地面部隊是杯水車薪,最多起到了苟延殘喘的作用,事實上,沒有幾個部隊,在空投的幫助下,反敗為勝。
到了二戰之後,伴隨着空軍力量的加強,空投的意義開始加大,在50年代,在遠東發生的那一場戰爭之中,被五六倍的重兵圍困,人仰馬翻,幾乎已經到了絕地美軍,生生的用空投和空襲,殺出了一條血路,保住了美軍沒有一個整編團被殲滅的名頭,當然了,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這一個團幾乎被打的半殘了,而空投付出的代價也巨大,消耗了大量燃油,還有部分被擊落,大部分的空投物不是落在美軍的頭上,而是落到了包圍部隊的手中。
20世紀五六十年代,距離這個時代,還有半個世紀,按理說,科技相差會非常巨大,中國的科技實力,即便比不上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軍,也相差不大,特別是在特定的領域,比如說空軍方面,一部分超越了那個時代的美軍。
起飛重量超過90噸,最大載重在30噸以上的戰略轟炸機,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軍或許有可以匹敵的,在續航里程和平穩性上面,遠遠不如,畢竟中國已經開始使用渦輪螺旋槳的發動機了,這種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才發展起來技術,因為整個世界空軍,已經進入到噴氣式,以馬赫作為速度單位的前提下,沒有辦法進入到軍方,卻因為節油這一個獨特的性質,成為了後世大型客機的標配,可以說有些生不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