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有如此的歷史,自然在這個時候也就成為了北方的重鎮,就算是元人並不怎麼在乎北方人,他們也對於這裏高看一眼。筆神閣 bishenge.com正是由於這個地方重要的經濟地位和軍事地位,所以元人對這裏的防守也是頗費心思,木華黎的後人安童被委任為濟南的守將。
安童是木華黎的四世玄孫,在當年也做過怯薛,不過他這個人比較喜歡儒學,時僅十三歲的時候忽必烈就曾經稱讚他雖然年少而有輔國之才,因為他常與大人討論國事。中統四年忽必烈戰勝阿里不哥,獲其黨千餘人,欲盡殺之,以問安童,對曰「兩主爭國,彼安知有陛下且甫定神器,不推曠盪之恩,顧奮私憾殺無罪人,何以安反惻「當時世祖與阿里不哥爭位,都是拖雷嫡子、憲宗親弟,本無所謂正統、叛逆之分,對方將卒在法理上並無罪過,而且阿里不哥尚未歸降,正需要以寬待政策招撫其支持者,因此忽必烈很讚賞他的意見,對他才十六歲就有如此老成的見識感到驚異。
十八歲的時候安童就出任中書右丞相。當時史天澤從中統二年起一直任右相,但在李璮叛亂後,忽必烈對漢人世侯權重當有疑忌。這一年他巡幸上都時,召安童推薦的謀士崔斌徵詢「為治大體,今當何先「,斌答以「任相「,並舉安童、史天澤可為相。世祖默思間,崔斌又奏「陛下豈以臣猥鄙,所舉未允公議,有所惑與今近臣咸在,乞采輿言,陛下裁之。「遂立馬揚言曰「有旨問安童為相,可否「哪知道,當時聽到這句話的人全都歡呼萬歲,於是忽必烈就下決心重用安童。
但是接下來的歲月中,安童並沒有平步青雲一帆風順,而是遇到了他一生的死對頭阿合馬。當時忽必烈急於財用,自王文統被誅,即委阿合馬掌管財賦,後超拜中書平章政事,兼領制國用使司,而阿合馬對於金錢的政策就是從漢人手中掠奪為主,這也和安童一貫推行的政策完全相左,於是很快就爆發了爭鬥,而忽必烈雖然對他們兩個人都比較看重,但還是比較偏向阿合馬,這也造成了安童最終敗北,他曾經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全部被推翻了。
在另外那個歷史中,失勢的安童被派遣到了西北在那裏輔佐北平王那木罕,正好趕上了窩闊台後王大名王禾忽叛亂,所以他起兵進行清剿,但因分配給養不公,引起諸王不滿。後來從那木罕戍邊的憲宗子昔里吉發動叛亂,劫持了那木罕和安童,將安童送到海都處拘禁。海都對拖雷家族的內爭採取觀望態度,所以頗優待安童並授以官職,直到至元二十年才遣還,直到那個時候他才重新回到元廷,回去之後阿合馬已經被賜死,於是安童再次掌權,第二次成為了右相。後來再次推進行了他的想法和政策,不過在八年之後他再次捲入了政治鬥爭,忽必烈對他的政策再次不滿,所以又被罷黜,最終憂鬱的死在了大都。
安童兩度出任首相,能薦用和親厚儒臣,崇尚漢法,政刑寬平,多次制止濫用死刑,故有賢相之譽。但在任期間,前有阿合馬、後有桑哥以理財受到忽必烈的信任,使他難以完全貫徹以儒治國的方針。
可這個時代中,他卻沒有了這樣的機會,因為這個時候的大元因為外敵的存在而空前團結,所以他並沒有機會去西北,而是被直接派到了濟南,這也讓他在這裏有了施展的空間。安童在濟南大力的推行他的一系列政策,所以在這裏他的名聲還是很不錯的,至少在濟南方圓之內,很多人都認為他是個很好很好的官員,甚至不亞於那些傳說中的青天大老爺。而他對於世家、財閥什麼的都一向關照有加,這也讓不少人都站在了他這一邊,畢竟張順那邊對這些人實在有點太次了,所以讓不少人其實一直都找不到一個好的落腳之地。
之前徐寧在曲阜對孔家做的事情,也讓很多人都感同身受,十分擔心自己以後也是這個命運,所以全都紛紛逃進了濟南,在這裏成為了安童的鐵杆擁護者。
忽必烈雖然對安童並不滿意,但是他還是給安童配置了一支戰鬥力比較強大的軍隊,這支部隊裏面不但有一萬純正的蒙古騎兵,還有三萬多戰鬥力比較高的由阿速人、色目人和金人等組成的部隊,再加上濟南本地本來就有的將近七萬多原有軍隊已經相當可觀了,而最近一段時間,大量的山東各地不願意投降的部隊也都匯集於此地,再加上那些財閥世家自身的私兵,他在這麼一座城市裏面竟然有二十多萬大軍,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