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景皇帝下
前三年冬十月。一筆閣 www.yibige.com梁王來朝。
當時皇上未置太子。與梁王宴飲,從容對梁王說:」千秋萬歲後,將皇位傳給你。「
梁王急忙辭謝,雖知不是發自內心的說法,但還是心裏竊喜。太后也不以為非。詹事竇嬰引杯酒進前說:」天下,是高祖的天下,父子相傳,這是大漢的約定,陛下何以得傳梁王?「太后由此憎恨竇嬰。竇嬰因此病免,太后除竇嬰的門籍,使不得朝請。梁王自此更加驕橫了。
春正月乙巳赦。長星出西方。洛陽東宮災。
起初,孝文帝時,吳太子入見,得侍皇太子飲博,與皇太子爭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擊殺吳太子。遣其喪歸葬。至吳,吳王慍怒,說:」天下同宗。死了就葬在長安,何必來葬。「又遣回長安歸葬。吳王由此稍失籓臣之禮,常稱疾不朝。京師知道他是因為兒子的緣故,系治按問吳國的使者,吳王恐,始有反謀。後使人為秋請,文帝復問這事,使者說:」吳王其實沒病,只是因為朝廷系治他的使者數輩,吳王恐懼這才裝病。察見淵魚者不祥。只有皇上摒棄前過,使他有自新的機會才可以。「
於是文帝就赦歸吳王的使者,並賜給他几杖,年老了可以不用朝請。
吳王得釋其罪,反謀也就漸漸解除了,然而他國中因為富有銅鹽,故而百姓無賦,又歲時存問茂材,賞賜闔里。別的郡國要來追捕亡人,公共禁止他們進入。如此四十餘年。晁錯多次上書言吳過可削。文帝寬不忍罰。因此吳國日益驕橫。及皇上即位,晁錯對皇上說:」當初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年少,諸子弱。大封同姓。齊七十餘城,楚四十餘城。吳五十餘城。封這三個庶孽,就已經分去了中國的大半。今吳王前有太子的舊仇,詐稱病不朝,於古法當誅。文帝不忍,因賜几杖,德義至厚。本當改過自新,反而更加驕溢,即山鑄錢,煮海水為鹽。引誘天下亡人謀作亂,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反得快,禍小。不削,反的遲,但是禍大。「
皇上令列侯公卿宗室雜議。無人敢反對。,只有竇嬰力爭不可。由此與晁錯有隙。及楚王戊來朝,晁錯因上言劉戊往年為薄太后服喪,私奸服舍。請誅之。下詔赦免,削東海郡。及前年趙王有罪,削其常山郡。膠西王以賣爵事有奸,削其六縣。廷臣方議削吳,吳王恐削地不停,因發謀舉事。考慮諸侯無有可以同謀的,聽說膠西王勇而好兵,諸侯都忌憚他。於是使中大夫應高前去對膠西王說:」如今主上任用邪臣,聽信讒賊,侵削諸侯。誅罰良重,日以益甚。古語說,括康及米。吳與膠西,都是知名諸侯。一時見察,將不得安寧。吳王身有內疾,不能朝請。二十餘年,常恐見疑。無以自白。脅肩累足,猶懼不見釋。聽說大王因為賣爵的事有過,聽說諸侯削地,罪不至此。這恐怕不是削地這麼簡單。「
膠西王說:」有這事,但能怎樣?「
應高說:」吳王自以為與大王同憂,願因時楯理棄軀,為天下除患,大王以為如何?「
膠西王赫然驚駭說:」寡人怎麼敢這麼做?主上雖然急嚴,但只有守死,怎麼敢反叛呢?『
應高說:「御史大夫晁錯,熒惑天子,侵奪諸侯,諸侯皆有背叛之意。人事已是到了極點了。彗星出,蝗蟲起。這是萬世一時的好機會。吳王內以誅晁錯為名,外從大王后車,縱橫天下,所向者降,所指者下。莫敢不服。大王誠然能幸而許一言,則吳王帥楚王略函谷關,守滎陽敖倉之粟。拒漢兵,治次舍待大王。大王幸而光臨,則天下可並,兩主分割。不也是可以嗎?」膠西王說:「很好。」
於是歸報吳王。吳王猶恐他不守諾言,就親自為使者,至膠西與他面約。膠西群臣有聽到兩王的計謀的,就進諫說:「諸侯的地不能當大漢的十分之二,為叛逆讓太后擔憂,不是好的計策。如今只有一帝,處事都不容易,假令事成,兩主紛爭,更容易變生禍患。」膠西王不聽。遂發使約齊,淄川,膠東,濟南諸王。都已許諾。
起初,楚元王好書。與魯國的申公,穆生,白生,都受詩於浮丘伯,及為楚王,以三人為中大夫。穆生不好酒,元王每置酒,常為穆生設座。及子夷王,孫王劉戊在位,也常設。後來就忘了。
穆生回家後嘆着說:「可以走了。飲酒不設座
卷十六 漢紀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