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老婆婆,就是獨龍族的文面女。
文面,是獨龍族婦女的古老習俗,也是原始社會的印記。
獨龍族婦女文面的原因,一直以來都眾說紛紜。
有說文面是美的象徵,有說是區分不同氏族的標誌,也有說是為了逃避藏族土司強擄為奴的威脅……
但,不可否認的是,文面給獨龍族婦女,帶來了極大的身心摧殘!
過去的獨龍族少女,十二三歲的時候,就會被族中的女性長者,使用野生荊棘當「刺針」,蘸上鍋煙灰水在面部紋上永久洗不掉的圖案。
這當中的疼痛,無法想像,而且會持續好多天。
新中國成立初期,獨龍族從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告別了民族壓迫,實現從「野人」到「人」的跨越。
從那之後,文面這一習俗就漸漸被廢止,獨龍族少女再也不用遭受這樣的殘酷迫害。
直到今天,獨龍族中僅僅只剩下不到40位的文面女。
所以,獨龍族人長久以來,都把新中國的成立,視為是獨龍族經歷的第一次歷史大變革。
這次變革,令獨龍人民徹底告別民族壓迫,迎來「新生」,堪稱里程碑式的轉變。
而明年的獨龍江公路如果能順利貫通,那就絕對能夠稱得上是獨龍族的第二次歷史大變革。
它意味着改革開放的暖風,會吹進獨龍江大峽谷,從而結束獨龍族人背馬馱的歷史,使得獨龍族從封閉走向開放,迎來發展的好時機。
這次高德榮回獨龍江鄉,不單單只是為了送三位支教大學生,更為重要的原因是,他要開始主持獨龍江公路最後5公里的修建——這,是高德榮特意向指揮長作出的請求!
「他們三個,都是大學生哩!」
高德榮用獨龍語,無比驕傲地向文面老婆婆和鄉親們介紹了起來:「以後,他們三個會在巴坡小學,教我們獨龍族的娃娃讀書!他們是我們獨龍族最尊貴的朋友,你們大家可要好好照顧他們,我們獨龍族的娃娃能不能有文化,有出息,就靠他們嘍!」
「老鄉長,他們真的都是大學生老師啊?」文面老婆婆尤為雀躍地問道。
「當然!我的話,你難道還信不過嘛!」高德榮笑了起來,眼神中透着滿滿的喜悅和期望。
「我們獨龍江鄉,有大學生當老師嘍!」
「了不得,了不得!」
「我得趕緊去跟馬庫村的老張說一下,他的娃娃,都有一個多月沒來上學了!」
…………
一時間,眾多鄉親都仿佛受到極大的鼓舞,臉上掛滿笑容。
然後,他們紛紛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邀請趙春梅等三人去烤火塘,吃早飯。
獨龍江鄉陰雨天氣極多,所以坐在火塘旁聊天喝茶,是每家每戶的生活常態。
至於早飯,獨龍族人的生活條件還比較落後,基本都是烤洋芋。
很難得的情況,才會多加兩個雞蛋。
「我得先帶他們三位大學生老師,去學校報道一下!」
一一婉拒了鄉親們的盛情邀請之後,高德榮就繼續背着籮筐,帶領趙春梅三人,穿過村寨中的泥濘土路,最終順利抵達巴坡小學。
走進這所獨龍江鄉唯一的小學,趙春梅等人發現,這裏僅有的幾棟小樓都是用土磚建成,總面積不會超過300平米。
巴坡小學在各方面,顯然都遠遠不如城裏的小學。
但,有一點,巴坡小學卻是做的絲毫不差,那就是——
校中心小小的操場上,五星紅旗高高飄揚!
「這裏的條件不好,你們可能要先適應一段時間,適應了也就能慢慢習慣!」
轉過頭來,高德榮認真地說道:「如果實在沒法適應
第七章 獨龍族的兩次歷史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