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都市小說 > 香港1968 > 008【帝女花】

008【帝女花】

    霍耀文從《東方報業》出來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點多鐘了,那毒辣的太陽已經漸漸散去,夕陽西下,正是黃昏當頭。

    1968年的香港,還遠遠沒有後世那麼的繁華,整潔,高樓林立。反而滿大街的都是髒亂差,特別是街道兩側的馬路牙邊全都是煙頭、雜物、碎葉。

    不過如果拋棄這些不去看的話,此時的香港街頭倒是另有一番韻味,那繁體字撰寫的廣告牌密密麻麻的在店鋪的上面懸掛着,路上行人匆匆而過,幾個小孩子蹲在街邊看着手上的公仔書,頗有一種來到了80年代香港電影裏的感覺。

    一邊走,霍耀文一邊想着為《東方報業》撰稿的事情。

    當下《東方報業》還只是初創,影響力肯定是不及《明報》《大公報》等成名已久的報紙的,可是霍耀文了解未來《東方報業》不僅銷量上超過了《明報》和《大公報》,更是成為第一個連續29年全港銷量第一的報紙。

    這些是《東方報業》後來的成就,霍耀文雖然知道,但也不會把目光放的那麼長遠,他現在投稿到馬如龍哪裏,看重的不是《東方報業》的未來,而是看重當下對方缺少能夠提高報紙銷量的東西,通俗點講,霍耀文就是考慮稿費問題。

    現在香港的報紙行業,除非是只刊登一些新聞、馬經、狗經這類專精報紙外,基本上多多少少都會邀請一些文人名家為報社撰稿,從小說到散文,題材不限。

    只要小說或者文章的內容,能夠吸引到讀者,吸引到普通民眾購買報紙,那就行了。

    不過這也不是完全絕對的事情,報紙不是書籍,它的作用更多的是為人們提供時事資訊,新聞要點。

    為什麼《明報》成立不到9年的時間,就能夠超越《大公報》《香港文匯報》這些成立二十多年的報紙,成為長期霸佔全港報業銷量的前三名?

    除了副刊的名家專欄以外,更多的是《明報》自身的定位問題。

    1959年,金鏞跟好友沈寶新合作,共同出資成立了《明報》。創刊初期,沈寶新管營業,金鏞則是負責總編事務,那時候每日出版一張對開報,也就是對摺一次的報紙,共四面。


    剛開始的時候,得利於金鏞先生個人武俠大家的名氣,以及其撰寫的武俠小說,倒也是每日能夠賣出一兩千份,勉強維持報社的收支均衡。

    但隨着撰寫到《神鵰俠侶》中小龍女那一段的時候,可謂是在讀者群中炸開了鍋,一下子報紙銷量從一兩千份跌到了幾百份,到最後更是落得無人訂購的地步。

    那一年《明報》嚴重虧損!

    換到現在來講,就是作者在往書裏面投毒!

    還是劇毒!

    立刻身亡的哪種毒!

    直到後來這部分情節過去,隨着《神鵰俠侶》的高潮部分出現,才總算是略微緩解了這個毒點,加上沈寶新的經營手法,《明報》的廣告業務穩步上升,這才扭虧轉盈。

    也正是因為這次的事件讓金鏞看到了報紙不能完全靠文章來吸引人,所以轉變了《明報》的定位和方向,不在單純的依靠名家撰寫的文章小說來吸引讀者,而是走向了「言論獨立不偏不倚」的精英報章。

    所以在1962年「難民潮」,內地大批人員偷渡香港,被香港皇家警方堵截於上水梧桐山時,《明報》不顧這種敏感話題,率先在報紙上大聲疾呼,贏得了當時大部分讀書人、知識分子的支持。

    藉此,《明報》一改報格,從一份側重武俠小說、煽情新聞和馬經的「小市民報章」,提升到一份權威、獨立報格的知識份子報刊。

    《東方報業》跟《明報》一樣,在創刊的初期,也是收益不佳,賣不出去幾張報紙。但隨着馬如龍改變報紙定位,聘請名家寫狗經,又藉助自己在黑道的影響力,想盡辦法弄到了一些其他馬經報紙不知道的馬經和貼士,這才在報業林立的香港紮下了腳跟。(貼士,舶來詞,英文中的tips,這裏泛指小道消息)

    不過不管在怎麼改變報紙的定位格調,最基礎的小說文章這些是必不可少的內容,特別是一篇吸引人的小說,不僅能夠帶動報紙的銷量,更能夠或多或少的培養一下忠實讀者,長期購買本報。

    霍耀文投



008【帝女花】  
汪公子在年推薦:  我的房東是狐妖  重生從創業之父開始  華娛:導演從文藝片開始  重回1986  
隨機推薦:  星蓮世界之本源夢生  龍王醫婿  天唐錦繡  重生藥王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香港1968"
360搜"香港1968"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