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中城校場,沉重的喘息聲傳來,正在減脂減重的李解順便又做了一組俯衝飛鳥,隨後慢跑校場兩圈,這才結束了運動。
「首李。」
鱷人親衛給李解遞上了毛巾,這毛巾價格極為昂貴,因為用到了木棉混紡。
此時木棉的名稱極多,楚國所屬的蠻夷,稱之為「斑枝」,比如百濮、巴國等部族,有些就以「斑枝」為營生,專門提供「斑枝」絲給楚國。
而楚國,就用斑枝絲,加工成禦寒襖。
楚國的禦寒襖賣到洛邑,因為往往在外層附着吳錦或者其它絲綢,也多有稱作「金縷」。
只從名字,就知道它價格極為昂貴。
吳國稱呼木棉為「若木」,也就是李解讀書時候學古詩,有句「無邊若木蕭蕭下」裏頭的若木。
姑蘇的木棉極少,但越國的木棉極多,只是木棉加工不易,但在李解這裏,卻不是什麼問題。
試製了一批木棉布,只要原料足夠,江陰邑的水力紡車,一台機子,一天能加工紗錠一百二三十斤,差不多就有十匹布的用量。
正常情況下,一台機子一個月的產量,就是三百匹布。
只不過木棉難得,就算現在廣種木棉,成熟期也是幾年以後的事情。
李專員還在讀書那會兒,當時因為棉花用量緊張,學校受直管部門委託,進行過論證研究,並且攻克了木棉容易壓扁氈化的問題,使得實用性技術指標上,可以跟九孔滌綸媲美。
同時還有滌綸遠遠達不到的各種優勢,這也讓木棉棉絲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中,都是中高檔面料,從未流入過低端市場。
紡織學院當初的幾個拳頭產品,木棉是其中之一。
只不過李解大學還沒畢業呢,家裏的紡織廠就倒閉了,無奈之下,走上了一條奇葩的發展路線。
不過當看到姑蘇有「若木」「金縷」商人的時候,李專員還是相當的感興趣,這玩意兒給這幫土鱉,當真是糟踐。
隨便搞搞,就是一條上好的毛巾,用來擦身上的臭汗。
當然了,主要還是為了大小老婆們的身體着想,生理期的時候,那叫一個難受。
有了木棉,安爾樂也好,護舒寶也罷,弄一點竹炭粉磨夾層,效果非常好。
至於說木棉的產量,李專員是一點都不指望的。
他讀書那會兒,紡織學院裏的大牛,也只是把吉貝種的成年樹單產拉到三十斤左右,註定要做很長一段時間的中高檔貨。
至於說草棉……李專員跟淮縣縣師那個秦國老哥聊過,反正秦國沒搞到類似木棉一樣的東西,羊皮倒是搞了不少,但沒啥卵用。
不過水力紡車的主要加工產品也不是棉花,甚至連絲綢也不是,而是苧麻。
絲綢的貨幣價值遠比商品價值大得多,除非又沒錢了,李解才會加班加點,讓全家老小一起忙起來,多印一些錢出來進行大額支付。
沒辦法,這年頭的大額支付,除了黃金,就是絲綢。
高檔的絲綢,跟大額支票差不多。
至於鎛幣、銅錢,都是小額交易……
衣食住行的「衣」,重頭戲還是麻紡。
只不過這年頭的麻紡技術非常落後,而且就跟加工材料的名字一樣。
一頭亂麻,超級麻煩!
李解跑來淮中城減脂減重,也並非全靠盤玉玩蛇,反正現在兩條蛇一條也不能擼,就得找點事情做。
把淮中麻紡廠的位置敲定在「潁汭」,淮水的水力資源豐富,而且用來帶動往復式的軟麻機也要容易得多。
光靠人的話,做死也沒多少產量。
復刻江陰邑的那些機子,半年內就能把產量拉上來。
而淮水兩岸,除了充當糧食產區之外,也是重要的麻料產區。
這是個大工程,半點鬆懈不得。
不過啟動整個大工程之前,首先要解決吃飯問題,陳國的借糧行動成功與否,其實也事關到淮中城明年產量是高呢,還是低。
借不到糧食,明年麻料種植範圍,可能就不是很大,畢竟首先要保證吃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