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號的陳家溝,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還是屬於夏天。但相比城裏會涼快一些。
婚禮的正餐在晚上,下午時分陳大河就會去自己舅舅家接親。
來得比較早的賓客,隨意的在這小樹鎮的小山村里走動着。
陳家小湖經過方工的一番改造,確有了過去大戶人家園子裏的那種感覺。
按照規劃,旁邊這些架在湖面上的木板,只是為了喜宴而搭建,婚禮結束後會恢復原樣。說白了就是臨時搭建,畢竟這麼加寬面積會影響當地人的正常生活。
至於那湖中央的小島舞台,本就是一個房子一般,立在小湖中間。就算多雨季節,湖水長高,也浸透不了。
婚禮結束後也不再拆除。以後陳家溝誰家要是有這般紅白喜事也都可用。這些都是陳來旺在開會的時候提出,陳家溝的各房代表一致通過的。
在湖中央的那座建築花的錢不少,這些人都是親眼見過的。而且那建築放在那裏,不影響陳家小湖半點,反而從遠處看去,都是給這個小山村增加了些許特色。不管在哪個角度看過去,都是很美的。
假如有厲害的攝影師,就說這單獨的陳家小湖的人造小島建築都能拍出一種仙氣繚繞的感覺來。
就在一些人感覺有些無聊的時候,一群打扮穿着戲裝的男女,在專業擺渡人的帶領下,划船劃向了湖中央。
所以這又是唱的哪一出?
人們並不知道,陳大河老家的戲曲全國聞名。人們都知道這種戲曲,卻很少有人知道這戲曲是安徽哪裏的。
穿着戲服的人,站在小舟之上,緩緩而走,這一幕卻也很是美麗。
那些從未在現場看過戲的城裏人,更是拿出手機一頓猛拍。白衣飄飄的女子,白衣飄飄的男子
陳家小湖的中央舞台,上面有擴音器,有大屏幕。
賓客們看着這些唱戲的登台,也都是把眼光看向那裏。
地方戲曲一些居多的戲份都是表達愛情的,諸如《天仙配》《孟姜女》《玉堂春》《小辭店》,不過這些都是以悲劇結尾,不太適合新婚這樣一個場合。
當然也有喜劇的比如《女駙馬》,又或者一些歡快的小戲曲劇目。
這是縣裏最有名的戲班子。隨着年輕人越來越喜歡快餐文化,哪裏還有幾個人會聽戲。
在小樹鎮早些年,誰家孩子考上了大學,會請各戲班子過來搭台唱戲,以此慶祝金榜題名。不過隨着大學的擴招,大學生已經不再是那麼稀奇,慢慢的也就少了。
再說了,聽戲這種事,只是年紀大一些的本地人才會聽。年輕人是不怎麼愛聽的。
但是畢竟是這裏的地方戲,哪怕就是在不怎麼喜歡聽戲的年輕人,也會亨幾句《天仙配》《女駙馬》裏的選段。可見地方戲曲文化在本地人這裏的根深蒂固。
有些上了年紀的陳家溝人,一個大字不識,但是大段的黃梅戲選段里的戲文卻是能唱得一字不差,也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麼做到的。
幾個上了年紀的中年男子,敲鑼打鼓,拉起二胡,通過舞台的擴音器,聲音開始傳向陳家小湖的四周。
雖然設備算不上先進高端,但藝術哪裏需要那麼高端的一些設備,這些人如果能排資論輩那都是老藝術家了。
再隨後,穿着戲服的女子開始上台唱戲,因為臉上粉太厚,女子真實的顏值看不出來,不過身段卻真的是半點不差。
唱戲講究的是唱念做打,京劇大師程長庚的家鄉雖然不是小樹鎮,但是離小樹鎮不遠。這裏的戲曲文化傳承很久。
那些知名的戲曲演員,基本都來自小樹鎮的周邊。
穿着戲服的女子,在舞台上開始演唱,不管是唱功還是戲曲的表演都是非常專業。這讓賓客們也是現場欣賞了一種不一樣的戲曲之美。
好在陳大河結婚的當天,是個陰天,再加上又是湖邊,溫度不高,微風吹過,不管是賓客還是台上的戲子都感覺很是暢快。
下午的陳家溝,陳家小湖與陳家祠堂,人越來越多,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賓客,還有一些來自周邊看熱鬧的本地人,把陳家小湖與陳家祠堂擠得水泄不通。
陳大河並未出現,招待賓客的都是天雅的一些中層幹部和陳金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