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天音集團的商會現場氣氛非常的熱烈,因為誰都知道,代理日本索尼的產品,會有怎麼樣的回報。
在很早的時候,索尼在中國乃至全球就是高品質電子產品的代名詞,其實索尼真正的快速發展,是從上個世紀 8、90年代開始的,walkman 隨身聽、特麗瓏顯像技術和 8 mm 錄像帶這些業界通用標準,給索尼帶來了長達 20 年的輝煌。
索尼的產品線非常廣,光在民用領域,就有個人電腦,全頻道收音機,walkman 隨身聽、cd機,高檔音響,playstation 遊戲機……而且,索尼在各個領域都有拿得出手的產品。
天音集團的生產線也很廣,至少在國內,還沒有其他企業能與之相提並論,但是和索尼相比,差距就顯得非常巨大。
甚至天音集團的很多產品,包括早些年出產的隨身聽和cd機,其實也是借鑑了索尼的產品技術,只不過從技術和工業水平來說,還達不到索尼那種高度,所以說一直以來,天音集團做出了隨身聽都可以看作是簡化版的索尼隨身聽。
所以段雲的天音集團想要追趕索尼的產品技術,還有很長路要走,畢竟索尼是成立將近半個世紀的老牌跨國巨頭,也是日本電子產業的驕傲,天音集團成立的時間也只有短短几年,兩家公司根本不在一個量級。
不過也不是說索尼公司並非無法超越,事實上,到了90年代後期的時候,索尼的電子產品就已經跟不上時代了。
從發展史上看,索尼以電子產品起家,它至今仍不斷的刷新紀錄,被不少人稱為「技術的索尼」。也許現在說索尼面臨衰敗並不恰當,但和輝煌時期的索尼相比,連續虧損的索尼正在面臨着一些困難,這個困難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有着密切的關係。
之前的一些報道說索尼沒有互聯網氣質,軟硬件沒有相互結合導致在蘋果面前丟了風頭。可要知道,索尼代表的是一種工業化的傳統硬件企業,其產品線和組織架構非常龐大,這種情況想掉頭轉型為信息化企業將面臨巨大的挑戰。互聯網代表的是草根文化,和索尼本身的企業文化相違背,所以當索尼面臨互聯網時代轉型,需要發掘用戶底層需求的時候,反應總是慢半拍。
便攜音樂格式之爭是個明顯的例子,現在大家都知道 walkman 敗給了 ipod,當年索尼並不是沒有意識到數字音樂播放器的流行可能性,而是過於執着於自己專利的 atrac 格式,atrac 格式雖然在算法上比 mp3 更優秀,但自身非常封閉,兼容性較差,導致市場接受度一直很低,而兼容性更好,更易於互聯網傳播分享的 mp3 格式卻慢慢的被大家接受,索尼這時才如夢方醒,開始進入 mp3 市場,但為時已晚。
索尼的一位創始人,盛田昭夫在 1987 年接受採訪的時候就表達過:「我們的產品不是挨家挨戶問清楚需求再去研發的,我們開發產品不依賴市場調研這種東西。」就是這樣的自負讓索尼在進入互聯網時代時,顯得非常不適應,大家都在做用戶體驗,這使得出現了更符合互聯網特質的產品,像mp3 、平板電腦、智能手機。而這些索尼都一一錯過了,結果只能笨拙、被動的跟進。
其實從索尼發展史也能看出一個道理,那就是選擇要大於努力,這和做人是一樣的,方向不對,成功的上限就會大相徑庭,人不能總是低頭趕路,還要抬頭看天,否則很容易走入死胡同。
也就是說,索尼真正衰敗起始於互聯網時代,但至少在90年代中後期,他們的產品依然有着很強的競爭力。
段雲可以藉助索尼發展的巔峰期賺取一波紅利,同時開始大規模在互聯網到來之前提前進行佈局,這樣的話,還是很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的。
另外這次段雲代理索尼公司的產品,拿到的首批產品清單總共有37項,其中囊括電子遊戲機,隨身聽,攝像機,全頻道錄音機,電視機等等。
不過在仔細分析這份清單之後,段雲發現索尼前期供貨給天音集團的產品基本上都是80年代中後期就已經投放到市場的電子產品,至於最新一代的索尼電子產品,根本就不在這份清單之內。
由此可見,說你根本就沒打算把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