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
曾經的國都京城。不過自太宗皇帝遷都之後,其地位便一落千丈,雖說依舊是作為留都,還保留着各個衙門,甚至連六部都有,但朝廷上下誰都很清楚,這就是個「流放」之地。
大都數時候,這裏都是收留那些不為皇帝所喜,亦或是在京城鬥爭失敗的落魄者的養老院,至於六部的尚書,更是徹徹底底的養老官職,在衙門中坐着的,都是些年老力衰,卻又不好直接令其致仕的高官。
不過,雖然地位大不如前,但其官階倒是和京城六部衙門完全一致,所以待遇上也是一致的,至少在明面上的俸祿是一致的,也因此,倒是的確很符合養老這一說。很多已經看開了,年紀實在是不小的官吏對能夠在應天養老倒也不會產生什麼排斥的心理。
如今的應天兵部尚書張彬就是其中一員。
祖籍松江的張彬,曾經也是京城刑部的尚書,若是在不明情況的人看來,作為六部尚書之一的他也算得上是一方大佬,但一句「泥塑六尚書,紙糊三閣老。」的譏諷童謠卻將他的底細賣了個乾淨。
在京城做了數年的刑部尚書,張彬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的痕跡,也因此,當新皇登基後不久,他就和其他五位尚書,三位閣臣一起被趕出了京城。
而相比那幾個年紀實在是太大,不得不直接致仕的倒霉蛋,他卻幸運了許多,直接平調到了應天,成為了兵部尚書。
雖說應天的六部尚書沒有什麼權力,基本上等同於是擺設,但對於在京城做刑部尚書之時被譏諷為「泥塑尚書」的張彬來說,二者之間顯然並沒有什麼區別。
到了應天做兵部尚書反而距離他的老家松江還近了許多,不僅能夠時不時與家中晚輩見見面,提攜一下後輩,還能照應一下家族。
哪怕應天的六部尚書沒有什麼權力,可俗話說得好,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
再怎麼說,應天的六部尚書也是二品高官,而且他多年宦海沉浮,也還是有不少的門生故吏的。
也因此,自從被新皇趕到應天做兵部尚書後,張彬的小日子過的還是很不錯的。
但最近一段時間裏,他卻總是心神不寧。
原因也很簡單,他府上的管事張福南下辦事已經兩個多月了,卻遲遲沒有任何消息傳回來。
按照以往的情況,張福最多也就去個一個月就差不多該回來了,就算有事情拖住了他的腳步,也應該派人捎封密信回來。
可現在,他因為擔憂派去查探的人都已經回來了,卻依舊什麼消息都沒有。
這不免讓他的心情忐忑不安起來。
張福看起來只是他府上的普通管事,可其真正的職責,卻是不能泄露出去的秘密。
萬一張福真的被抓住了並供出了自己。。。
每每想到這種可怕的情況,張彬都是夜不能寐,食不知味,整個人看上去也比以往更加蒼老了幾分。
而最近一段時間,張彬的心情愈發的焦躁、忐忑,不僅僅是因為他派去查探情況的人沒能帶回張福的消息,更因為,他察覺到了錦衣衛的動靜。
曾經作為刑部尚書在京城為官多年,更是曾經經歷過西廠督公王植權勢滔天歲月的他,對錦衣衛這樣的特務機構可謂是深有了解。
哪怕因為身為文臣,在這種事情上敏感度不算太高,短時間內看不出什麼端倪,但時間一長,卻依舊能夠察覺到蛛絲馬跡。
半個月前,他察覺到了錦衣衛的動靜。
對方似乎在監視他,以及他的府邸。
而錦衣衛的動作,不免令他聯想起失蹤的張福。
難道張福是因為被錦衣衛抓住了,所以才遲遲沒有消息的嗎?
他的心中不由的閃過這個令他心驚膽戰的念頭。
畢竟他派去調查張福蹤跡的人回報說,沒有查到半點有關張福的蹤跡。
除非張福違抗了他的命令,沒有前往寧波府,否則不可能會一點蹤跡都沒留下。
可若是張福沒有違抗他的命令,那無疑就說明,有人可以抹除了張福留下的蹤跡。而有能力做到這一點的,無疑就只有錦衣衛與東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