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沒有理會正在發呆的眾人,繼續說道:「有了最為基本的道德後,接下來的第二步是建立模塊化思維體系,這方面的東西解釋起來,也就是往大框架裏邊填充更加完整內容……」
「首先是一個大目標,尋找宇宙中的驚奇,這個文明大目標我們已經給出了一些定義,包括什麼是驚奇,什麼是小概率事件,什麼是未知,什麼樣的事情會讓我們感到喜悅……」
「對於好奇的追求,是我們的前進動力。」
「這個大目標是每個人都必須擁有的,如此才會形成文明凝聚力。」
這一類的定義,會影響人的行為方式,甚至連娛樂的方式都被重新改寫,毫無疑問極度重要。以往的人類,腦海當中分泌一點多巴胺,就會感到快樂,但改在之後的人類,快樂機制也將被重新塑造。
屏幕上羅列了密密麻麻的一大串,其中很大的一點是「發現、探索未知的知識」,還有包括在宇宙中尋找新奇好玩的小概率事件,發現一些特立獨行的文明,拯救沉淪者文明中的自救者等等……
這些都是廣大民眾所認可的內容。
看着台下的聽眾,張遠繼續道:「除了大目標之外,接下來是個人的小目標,這個小目標因人而異,可以由自己的喜好設定,主要還是為了保證文明的思維多樣性。在這裏,我們製作了一系列的思維模塊,可以自行設置。」
所謂自由設置,也即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性格,可以是外向、善良、開朗活潑、好動、熱情、可親,又或者是沉悶、謹慎、大大咧咧等等。
然後再加上一些個人愛好,喜歡體育、藝術、遊戲、寫作……
這些小目標以模塊化的形式呈現,均可以在實驗之前自行挑選。
甚至在實驗之後,如果感到不滿意,也可以反覆修改。模塊化思維的理念中,所有的東西就像積木一樣,是可以分割的。隨時可以抽調一塊內容,換取成另外一塊。
「也就是,一個人可以將改造後的性格,設置成和自己實驗之前差不多。」
這倒是極好的一點,大家最害怕的就是性格上的巨大改變。如果性格在實驗前後完全不同,那麼人們會很恐怖。
現在給了人們一個可以自由的選擇,恐怖因素無疑間降低了不少。
看到大家全都沉思其中,張遠笑了笑,說道:「最後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完成了這方面的設定後,人類依舊會失去許許多多的情緒,包括各種生理欲望。所以改造前與改造後,依舊是不同的。」
「傳統的人類,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收穫愛情時感到喜悅,被人冒犯後會憤怒,這些行為都是原先的哲學體系。修改了之後,這些內容將被大幅簡單化,全方位改造後,根本不需要吃飯,繁殖等行為模式也被改變。所以,人類也將不再是人類了。」
「還有一個不可控的巨大風險:改造後的我們,由於思維模式發生變化,可能會『不認同』改造前選擇的思維模塊。」
「這種可能存在的不認同,是沒辦法預測的,大家是否能夠接受?」
說完這些,會議室中再次陷入了沉默。
這一不可控風險,理解起來有點兒拗口。簡單地說,在第一階段,大多數人會將改造前後的性格,設置地差不多。
但由於改造後的思維模式已經發生了變化,或許這一階段的人類,會認為以往認同的樂觀、開朗等情緒都是些無關緊要的,於是又把自己給改了。
這便是第二階段的自我改造。
就好比搭積木,不同時期,不同年齡段搭出來的積木完全不一樣。新一代的人類也是如此。
緊接着是第三階段,第四階段的自我改造,隨着思維速率的大幅度提升,思維質量的改變,這種改變會越來越大,將越發地不像傳統意義上的人類。
當傳統的人類,看到第四階段自我改造的人類後,有可能認為他們很陌生,令人感到恐懼。
這一點風險是沒辦法解除的,也無法預測。人類又不可能將自己的思維設定成只能改造一次,如果真的這樣設置,只是阻礙了自己的進步空間。而且,未來更加聰明的人類,完全有能力跳過這些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