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百足之蟲,尚且死而不僵,況且這蟲還未死,還是能夠爆發出巨大的能量。
關於這一點,其實萬曆看得非常透徹。
他知道南方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不見得能夠馬上處理掉,相對而言,北方看似兇險,但是能夠迅速解決,故此萬曆才下決心,先控制住北方。
只要控制邊軍九鎮,至少能夠確保不會全面崩盤。
然後再集中精力去跟他們南方斗。
而朝中局勢目前也是異常複雜,這君臣之間,開始漸行漸遠,大家都已經看清楚萬曆的真正面目,沒有別的,還就是衝着他們來的。
但不是說所有大臣都選擇站在皇帝的對立面。
還是有一部分大臣內心是支持皇帝改革的,但他們卻不知道該如何支持皇帝。
如王家屏就是一個典型得例子,他還是非常愚忠的,渴望輔助聖君,但問題是皇帝現在不召見他們,凡事都不與他們商量,這一類心有抱負的大臣,就覺得非常失落。
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朝堂是一種半癱瘓的狀態,北方改革,沒有經過朝堂商議,而南方問題,皇帝要求派人去巡察,但朝中就是爭論不休。
換而言之,就是什麼都沒有干。
這當然不是長久之計,中央一旦癱瘓,地方上就難以控制。
故此在郭淡回來之後,皇帝馬上召開午朝。
大殿內。
氣氛是一片肅穆。
毫無感情得三呼萬歲之後,傲嬌的大臣們,便是紛紛閉目而立。
這人都是有脾氣的。
我們是大臣,可不是奴才,縱然你是皇帝,也不能對我們招之則來,揮之則去。
我們上了那麼多奏章,全都石沉大海,你是一道都不批,也不給個答覆。
你有本事就別出來啊!
他們就是成心給皇帝臉色看。
萬曆當然也看見了,但是他沒所謂,畢竟他已經成功改革軍制,你們要鬧鬧脾氣,也就由着你們。
過得好一會兒,萬曆才開口道:「前些時候,不少大臣彈劾遼東將官私養家兵,此乃國之大忌,朕可不想我大明步大唐後塵,朕對此也是非常慎重......。」
你慎重個屁!
御史鄒德泳立刻站出來,道:「陛下,微臣若沒有記錯的話,最先彈劾得是一諾牙行與遼東將官密謀勾結,企圖矇騙朝廷購買更多大峽谷的火器,而事實已經證明他們非常成功。」
戶部已經撥出五十萬兩採購火器。
萬曆道:「關於股份贈送一事,朕當時就解釋得非常清楚,這是朕親自恩准得,至於遼東將官私牙家兵,朕也給予嚴格處罰,並且朕還委任兵部尚書和二位兵部侍郎前去調查此事。」
沒毛病!
是你們先彈劾的,朕再給出反應,這難道不合乎情理嗎?
提起這事,大臣們不禁是恨得牙痒痒,如今大家都反應過來,這多半就是皇帝搞的鬼,不然的話,你哪有軍制改革的機會,關鍵你這反應也忒快了一點。
這剛出現問題,你馬上就軍制改革,而且此番改革明顯是經過周密計劃的。
張鶴鳴立刻站出來道:「陛下,據臣所知,兵部尚書他們過去,可不是調查私養家兵一事,而是改革軍制,如今朝中官員沒有誰知道目前我朝到底行得是哪一套軍制,這軍餉、糧餉該怎麼發放,朝中亦是無一人知曉,這種情況在歷朝歷代可都未出現過。」
「朕也不想啊!」
萬曆嘆了口氣,道:「有道是,事急從權,當時邊鎮的情況已經是非常危險,你們看,這沒過多久,那大同、太原就發生了兵變麼,倘若朕當時不及時做出改變,九鎮一塊發生兵變,我大明江山危矣啊!」
不少大臣聽到這話,差點沒有爆粗口。
你可真是睜着眼說瞎話。
明明就是你在遼東瞎搞,才弄得太原、大同發生兵變。
鄒德泳道:「依陛下的意思,兵部尚書在邊鎮所為,不過是權宜之計?」
這些大臣們可也不好惹的。
他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