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辟要寫的,是一部能傳千秋萬世的儒門大道之書。
這並不簡單,哪怕有着本尊可測的積累,也有萬法通明的真性。
在現世,儒這個字,並非什麼光彩的字眼。
但這個字眼,真的如那世之人所想,那般不堪?
似乎百年的屈辱,已令世人脊樑盡斷,喪盡了對那個泱泱天朝大國的信心。
迫不及待地將數千年來的傳承,無論瑰寶、糟粕,都棄如蔽履,打入塵埃。
似乎這些東西都是導致大國沉淪的罪魁禍首。
雖然隨着國力愈盛,重回世界之巔,世人再次找回信心,古老的傳承才得以日漸復甦。
但有些東西,卻始終是再難以找加。
就如同這個似乎已為世人唾棄的儒字。
那麼,儒,究竟是什麼?
且不論「儒」的本意是什麼,傳於世人之中,這個字已經不能一概而論。
儒者,有大儒。
大儒者,法先王,隆禮義,則能使政治分明,信義達於四海;居窮巷,則可使民俗淳美。
勢在人上則王公之材也,在人下則社稷之臣,國君之寶也。雖隱於窮閻漏屋,人莫不貴之,道誠存也。
有君子之儒。
君子儒者,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 有殺身以成仁。
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之儒。
有「用百里之地? 而千里之國莫能與之爭勝」之儒。
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儒。
此等儒者,為大儒、君子儒、聖人之儒。
亦有「惟務雕蟲? 專工翰墨? 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 胸中實無一策」的俗儒、腐儒、小人之儒。
在洪辟看來,儒? 並非世人眼中僵硬刻板的印象。
最重要的就是兩個字? 「一」和「易」。
心中有志,行而有道,恆常不變,是為通達則兼濟天下? 窮則獨善其身、獨立貴名。
天不能死? 地不能埋。
這就是「一」。
心中的道,不能變。
可變者,為行道之法。
世間無萬世不改之法。
時移世易,法應為之而易,為之而適。
這是「易」。
聖人也有言:汝為君子儒? 無為小人儒。
待人尚且如此,治世如何能一成不變?
無論是「一」? 還是「易」。
都要不斷地學習。
以恆常不變的定力與堅持,學以致知。
以不斷豐厚、與世而易的學識? 學以致用。
吾將上下而求索,雖九死其尤未悔。
儒者? 人需。
為人而求知? 為人而求道? 為人而行道。
洪辟腦中瞬間轉過千百念頭,筆下已落墨紙上:
「儒有大法,為時而易。儒有大禮,為人而易。」
「儒有大道,雖死不改。千舉萬變,其道一也……」
「……」
「彼學道者,身體力行,可曰士也,篤厚勤勉,君子也,學而知之,聖人也。上為聖人,下為士君子,孰禁我哉!」
「……」
運筆如飛,千百字落墨,洋洋灑灑,盡述儒門大道。
句句字字,皆有文思華光迸射,點點如星輝,璀璨奪目。
隨着洪辟筆下千言,漸漸匯聚,透過屋頂,直衝鬥牛。
與此同時,沉寂的貢院之中,再次響起陣陣顫鳴之聲,迸發出璀璨光華,沖天而起。
「又來?!」
本已經幾乎恢復往日平靜的玉京城,再次被掀起一陣陣錯愕的驚呼。
搞什麼?
這百聖齊鳴什麼時候變成了家常便飯,說鳴就鳴?
莫不成是這諸子先聖千古流傳的不滅精神,都性靈重光,覺得這
第793章 聖道之書 (二合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