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站在旁邊,開始籌劃自己的沙發買賣。
其實即便是在這個時代,沙發也不算什麼前所未有的東西。實際上大明朝一直有人使用軟墊子墊在椅子上,稱為「軟鋪」,也是官宦縉紳家庭的常用品了。在同時代的歐洲,使用棉花、木棉乃至海綿的軟墊子也層出不窮。
但是這些東西都有缺點,最重要的就是這些材料一旦摁壓下去了,就極難彈回來。最後屁股還是坐在一小塊地方,椅子和身體的接觸面積有限。
真正用彈簧提高椅子和人體接觸面積的,秦昭做的沙發這是頭一回。
但是秦昭的沙發麵世後,肯定會有很多人模仿製作。畢竟這種家具的內部構造簡單,一拆開來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秦昭唯一的優勢是沙發的質量。
這個質量首先靠蘇鋼保證。那些模仿秦昭沙發的人肯定不捨得用蘇鋼做彈簧,而是使用普通鋼材。那樣他們的彈簧質量就遠不如秦昭的。其次秦昭知道怎麼熱處理彈簧,而彈簧的熱處理工藝在這個時代基本沒人掌握,因為這個時代根本沒有大規模生產彈簧。所以秦昭生產的彈簧質量會進一步優於競爭對手的。
而秦昭沙發的優勢,就靠彈簧的優勢了。
不過這種優勢實際上是很明顯的。試想坐在一個坐下以後就沒有什麼彈力的沙發上,那種體驗自然是好不到哪裏去,就和直接坐在坍塌的海綿上差不多。而坐在坐下後整個臀部都得到支撐的沙發上,舒適的程度是大不一樣的。
秦昭給劉大頭下了一牛車鋼絲的訂單,就離開了鐵匠鋪。
原材料和技術上的難題都已經解決了,接下來就要準備生產和銷售了。
首先要租一個氣派的門面。
秦昭這次是準備和層出不窮的仿冒者競爭,所以一開始就要走品牌化,高端化的路線。那種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想,和沙發這種可以容易仿造商品的實情不搭。秦昭決定一開始就把品牌打出去,讓秦氏沙發的名頭傳響全城。
沙發這個舶來名詞明朝人聽不懂,不容易讓人聯想到這商品的實際模樣,秦昭決定將沙發取名為秦氏彈簧軟椅。
這個名字一說出來,別人就能想像到坐上去的柔軟舒適。
秦昭和秦有理在廣州城又轉了兩天,最後在西關的煙花巷子「紅柳街「里找到一個門面。那裏剛好有一間鄧記綢緞鋪子經營不善想轉讓。這鋪子門面三間寬,裏面有一進院子五間瓦房,左邊挨着一個煙花窯子「竊香樓」,右邊挨着廣州城最大的勾欄「梅花樓」。
秦昭看上他的地段,便付了五兩的轉讓費租了下來。
這大鋪面租金不便宜,一個月月租一兩三錢。
這明代沒有租房合同,房租價錢全靠和房東口頭商量。秦昭租下這件鋪面有種不安全的感覺,擔心房東時刻漲房租。不過好在這條路上門面很多,如果未來房東房租漲得太過分,秦昭就把生意搬到對門去,也不太影響什麼生意。
其實把鋪面買下來更乾脆,不過這間鋪面的房東無心出售鋪面。有意出售鋪面的房東更難找,就算找到了鋪面位置也未必理想。這種事情急不得,還要以後慢慢留心。
現在這種時候,打開銷售是當前的第一目標,靠近目標消費者的鋪面才是重要的。
秦昭租的這鋪面位於煙花巷子的正中間,門面寬敞,門前來去行走的都是有錢尋歡的。和西關主街上那接踵摩肩的人流比起來,這裏的人流當然不算多,但是這裏的行人有錢,都是秦昭的潛在目標消費群。
有錢逛窯子,動輒在妓院裏以兩為單位花銀子的人,就不會覺得秦昭沙發貴了。
那門面裏面有不少綢緞商人留下了的家具,包括後院裏的生活家具都一應俱全。秦昭和秦有理前後看了看,覺得暫時也不需要添置什麼。
畢竟沙發做出來是擺地上的,不需要什麼貨架貨櫃擺放。
兩人尋找門面租下門面花了三天,劉大頭那邊已經做好了一車的鐵絲。二人覺得不虛此行,就僱傭了一輛牛車,把鐵絲拉回秦家村了。
回到秦家村,秦昭在附近村子找來了三個單身的鐵匠,花了兩天時間在插雲峰上面架起三個燒鐵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