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零章白色的死神
二戰初期歐洲戰場的軼聞中,英勇的波蘭騎兵用長矛向德軍坦克發起的殊死衝鋒,擁有二十萬騎兵規模的波蘭精銳騎兵,在德國的坦克衝鋒之下,四十八小時之內全軍成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戰爭場景之一。燃字閣http://m.wenzigu.com
然而,楊天保卻知道,這只是表面現象。波蘭翼騎兵自從建成以來,對抗蒙古人、土耳其人、瑞典人以及莫斯科公國的敵人,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戰績。二戰,只是波蘭翼騎兵最後的輝煌。
波蘭與華夏民族一樣,是一個以農耕為主的民族,直到十世紀初形成了部落聯盟形式,慢慢形成了國家,十三世紀,剛剛進入封建奴隸制時代的波蘭人遇到了蒙古軍隊西征,波日波聯軍(波蘭、日爾曼、波希米亞)交戰的地方位於里格尼茨附近的尼斯河平原地帶,波日波聯軍的第一軍先出動去進攻蒙古前鋒,蒙古前鋒假裝不敵撤退,於是波日波聯軍的第一軍就追擊。
這一支部隊主要是日爾曼步兵和波蘭礦工臨時混編,軍紀不強,一看蒙古人後退,就亂鬨鬨地向前追擊,一下子就給引誘到遠離後面主力的地方。
蒙古軍隊把波日波聯軍第一軍誘離主力後,便回身接戰,箭如雨下,後面的波日波聯軍見第一陣追擊地太遠了,第二陣的兩支部隊出於大家同為波蘭人的感情,便也脫離陣型在後面跟上來想要救援,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在蒙古人的箭雨攻擊之下,包括主將勃烈斯拉夫在內全軍覆沒,而這時候日日波聯軍的第二陣才趕到。
兇悍的蒙古人給波蘭人留下了震撼的印象,為了應對蒙古騎兵,波蘭人也開始組建騎兵,以騎對騎。
然而,騎馬就像開車一樣,雖然經過訓練,確實是可以把農耕民族的士兵,訓練成騎兵,然而無論騎術,還是對於騎兵的運用,遠不如天生在馬背上的遊牧民族。就像職業司機,駕駛技術遠遠比不上賽車手。
現在楊天保的困境與當時的波蘭人一樣,雖然說他可以從河源軍軍中挑出一萬餘名會騎馬的士兵,不過,這些士兵縱然給他們配上戰馬,他們也算不上騎兵。他們只是可以騎在馬背上,不會掉下來,可是要像突厥人或吐蕃人一樣,在馬背上上下騰挪,放箭,或者捉對撕殺,他們還差得遠。
至於什麼奔射,奔襲,那就不用想了,見識過這一萬餘名將士的騎術,楊天保相信,讓他們奔襲三百里,能掉隊三分之一,至於千里突襲,能剩下來一半人不錯了。
事實上在波蘭翼騎兵成立之前,騎兵的戰術一直是以奔射為主,利用自身強大的機動能力和精準的箭法,像狼群一樣撕咬着敵軍,給敵軍放血,削弱敵軍的意志,蒙古軍隊的曼古歹戰術算是將騎射發揮到了極致,打遍歐亞大陸無敵手。
這樣的打法讓農耕民族很無奈,以步兵為主的農耕民族一旦在平原上遭遇遊牧民族的大批騎兵,崩潰只是遲早的事情。比如說古羅馬軍隊,就不止一次被帕提亞、薩珊的弓騎兵生生射垮。
當然,他們也擁有很強的肉搏能力,用馬刀、長劍、長矛等武器,馬上馬下都顧得到,一旦上了馬背,就跟釘在上面了一樣,任憑馬匹怎麼顛簸都紋絲不動了。
這種輕裝飛騎士被稱為輕騎兵,在戰國時代,令人驚艷的大趙飛騎就是以輕騎兵為主的。有輕騎兵自然有重騎兵,所謂的重騎兵,名副其實,一大特色就是重,人馬俱披重鎧,手持數米長的長矛,一旦發起衝鋒,簡直就是山崩地裂,無可阻擋,在我國的南北朝時代,北魏就沒少面對柔然重騎兵的衝擊,很多時候是一衝即垮,威力可想而知。
至於歐洲重騎兵,那簡直就是走火入魔了,那些騎兵整個就是一個鐵罐頭,全身上下用鎧甲裹得嚴嚴實實,只露出兩個眼窩,馬匹同樣也披着鎧甲,連人帶馬重量超過半噸,其衝擊力難以形容。
不過重騎兵一大缺點就是速度較慢,鎧甲實在太重了,再怎麼健壯的戰馬也快不起來,而且沖了一次之後就很難再有餘力沖第二次了,如果不能一次性的衝垮敵軍,死的就是這些陷在敵陣中的重騎兵,因此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外國,一旦出動重騎兵,都是一錘子買賣,要麼一舉將敵陣衝垮,要麼肉包子打狗,有去沒回。
遊牧民族玩來玩去就這麼幾招,但幾千年來,農耕民族一直拿他們沒辦法,兩條腿的步兵
第二九零章白色的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