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六章問題有點大了
    就在岑文本宣讀完聖旨離去,不多時,楊師道等一干兄弟早已在客廳等候多時了。一筆閣 m.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特別是楊師道明明已經是將近四十歲的人了,反而興奮的像一個孩子,抱起楊恭仁硬扯到案首。
    楊恭仁疼有呲牙咧嘴,不停地掙扎道:「唉……痛痛痛……」
    楊師道卻「嘿嘿」傻笑,不以為意,將楊恭仁摁坐在案幾後面。
    楊師道望着眾兄長說道:「今天咱們要給大兄好好慶祝一下。」
    眾兄弟起鬨道:「哦——」
    楊恭仁愕然看着興奮的眾人,一時無言!
    楊師道感慨:「大兄自貞觀元年辭相,六年過去了,參議朝政,宰相啊……你們說,高不高興?」
    眾人齊聲吶喊:「高興!」
    楊恭仁擺擺手道:「只是參議朝政,不值一哂,不值一哂。」
    唐朝的宰相名目,有着大小、主從之分,三省之首,以平章國事、像北宋的同中書門下平章國事,只是等同,享受中書令或門下納言的待遇,平章國事。而其他名目,則是參預朝政。
    只有參議朝征,雖然與參預朝政一字之差,卻是李世民發名的官職,在歷史上第一個得到這個官職的是太常卿蕭瑀為御史大夫,與宰臣參議朝政。
    從字義上理解,參預出自《晉書·唐彬傳》:「朝有疑議,每參預焉。」而參議,只是參加議論,而不像與後世美國參議員一樣,擁有一票否決權。
    漢語博大精深,雖然只是一字之差,待遇卻是不相同的。更直白一點的可以這樣理解,參預朝政有決策權,參議朝政沒有決策權。
    這也是因為禮部尚書職權太過重要,如果有決策權在加上身後的門生故史,很容易形成一家獨大。這也是為避免以後形成事實上的權臣。
    中國的儒士也好,政治家也罷,他們事實上都是在前朝錯誤的政策上進行修正,然而這個錯誤卻越來越偏。
    比如東漢十三州,後來形成軍閥割據,軍閥混戰。在西晉成立以後,在與東漢幾乎差不多,西晉把東漢十三州拆分為了二十二州,共一百八十八個郡,而且罷郡國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
    這樣的軍事力量,別說防禦外敵入侵,連強橫一點的土匪都沒有能力處置,所以在西晉經過名義上的五十四年統一,只是擁有皇帝,從突發樹機能叛亂,秦涼失陷算起,西晉只有十九年的統一時間。
    在南北朝之後,逐漸形成了隋唐的府兵制度,當然也是為了防止地方坐大,細化軍分區,在唐朝鼎盛時期,全國擁有六百六十七座軍府,後來在唐朝末年,節度使權利坐大,形成軍閥混戰,於是,宋朝開始抑武揚文,不是因為文人忠心朝廷,而是統治者明白,文人都是廢物,正所謂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他們對於天下沒有危害。
    話題扯遠了,楊恭仁這個宰相,其實只是算是副相,卻比普通的六部尚書地位稍高一些,擁有參議之權。不過,宰相再差,也是宰相。
    楊師道可不管這麼多,他看着楊氏的門生故吏陸續到場祝賀,望着眾人大笑道:「該不該喝酒慶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