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章給你臉了嗎
長安皇宮太常寺四門小學,這是自北魏開始設立的學堂,專門教育皇室子弟,能進入四門小學學習的學生,最次也是一個世襲罔替的國公世子。看小說網 www.kanxiaoshuo.net
雖然李承乾是太子,也有自己的太子少師、太了少傅、各種老師教導,不過,李世民卻也讓李承乾前來四門小學學習,同班同學就包括李泰、李恪、李祐、河澗王世子李崇義、淮安王世子李道彥、高密王李孝察、趙王李元昌等。
此時,太子左庶子于志寧(高宗時期太子太師,也是可以查到的唐朝第一位太子太師,當然柳公權也是太子太師),望着李承乾道「背經!」
李承乾毫不膽怯,起身大大方方的咳嗽一聲,接着抑揚頓挫的道「今其法曰,必棄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養之道……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而無待於外之謂德……」
不等李承乾背誦完畢,李泰卻起身道「我大唐以武立國,以孝治國,聖人云,父不言子之德,子不言父之過,可父親明明錯了,這兒子難道還真要遵從孝道,不言不語嗎?」
于志寧隱隱有些不悅「不可放肆!」
李泰此時正是一個叛逆期的孩子,于志寧雖然是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李世民的心腹,不過他連李世民的鬍子都敢薅,更何況是李志寧!
李泰反駁道「於公見諒,原金部主事蕭公雍,自太原起事,就效命於民部,職司金部,武德五年,累功升為金部員外郎,勤勤懇懇,為朝廷效力十三年。按照資歷,蕭公雍早就可以升遷為金部郎中,可他不居功自傲,仍然恪盡職守。作為君王理應親賢臣,遠小人,蕭公雍既沒有忤逆朝廷法度?也未違反了朝廷律例?朝廷非但不予勉勵,反要免去他的官職。這就是父皇的失察,他的錯失!」
李承乾起身反駁道「青雀,莫議國政!」
李泰也不給李承乾面子,反而振振有詞的說道「平定東突厥之戰,李績因功擢升并州大都督長史(事實上的并州大都督,并州大都督為晉王李治遙領),晉光祿大夫,從二品。而雲州總管,智擒東突厥頡利,獻於京城,平薛延陀叛亂,以三百騎,大敗薛延陀三萬叛軍,揚威四邊,功莫大焉,然,朝廷卻有功不賞,豈不令功臣寒心?」
于志寧此時琢磨過味來了,小李泰真正的目的是為了給楊天保張目,當然這正是小李泰的聰明之處,他不在朝堂上宣講此事,只要四門小學堂上,這些皇室子弟,肯定會把今天李泰的言行宣揚出去。
李泰就可以贏得了禮賢下士,剛正不阿的正面形象。
李承乾起身反駁道「青雀,蕭公雍身為金部主事,平日職責,乃是分管百官、軍鎮、蕃客之賜,他累次剋扣朝廷頒給官員的賞賜,其中,衛國公李靖的賞賜,幾乎被他全部吞沒。為了掩蓋罪行,他和手下的令史,串通一氣,上下其手。朝廷不僅僅會罷免他,還會命大理寺的刑官,上門造訪。」
至於楊天保不賞的問題,李承乾卻吱吱唔唔起來,他說不出什麼真正的原因,朝廷確實是對楊天保不公平。
就在這個時候,于志寧則沉吟道「博愛謂之仁,合宜於仁之行謂之義,從仁而行義,謂之道,自身具有,而不依賴外界的謂之德。陛下整頓吏治,懲治貪腐,合宜於仁,降四邊不臣,庇護萬民,合宜於君之義,陛下有君之仁義,太子殿下緊跟陛下的腳步,至于越王,你未加冠,作為藩王,理應避嫌,何須多想?」
李泰耿着脖子道「父皇的某些做法,似乎也不正確。」
于志寧嘆了口氣道「越王殿下的心亂了,課業就停了吧,臨帖三百,先讓自己的心神安靜下來再說其它。」
李泰一臉鬱悶「老師……」
于志寧板着臉道「五百遍!」
李泰無奈之下,只好坐下來,三百遍,已經要了他的命,雖然李世民對李泰非常寵愛,可是對於他的課業,要求卻非常嚴厲,他敢薅李世民的鬍子,卻不敢不完成于于志寧的課業。
李承乾望着李泰鬱悶的樣子,心中特別高興。
不過,李承乾的輕浮被于志寧看在眼裏,他趕緊裝作一臉嚴肅的樣子。
于志寧道「太子殿下默寫孝經一百遍!」
得,兄弟二人都是難兄難弟了。
第一六二章給你臉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