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總,關於浦汽集團下屬楓美汽車公司新生產線設備採購的事情,近日裏出現了一些爭議。我們注意到,浦汽集團採購部就此事做出了一個澄清,指出浦汽放棄臨河機床集團提供的產品,主要是因為臨機的多工位機床缺乏應用案例,請問是這樣嗎?」
「嗯,這個情況嘛,基本上是這樣的。」
「換句話說,是不是浦汽方面認為臨機的機床在品質上並沒有什麼硬傷?」
「這個……,也不能這樣說,硬傷這個概念,在工業上是不能這樣講的,在工業上,我們是要講具體性能指標的。」
「那麼,臨機的機床在性能指標上存在什麼問題嗎?」
「問題肯定是會有的,人無完人嘛,更何況是技術呢?」
「那麼,莫總能給我說說,具體是什麼問題嗎?」
「呃……」
「我聽說,浦汽的技術部曾經對臨機的多工位機床進行過一次專門的技術考核,莫總能跟我說說技術部的考核結論是什麼嗎?」
「這個結論嘛,……總體上說,還是可以的。」
「既然總體上說是可以的,為什麼浦汽又做出了拒絕臨機機床的決定呢?」
「主要問題還是你剛才講過的,缺乏應用案例。我們是合資企業,做事情是要講國際規則的,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就是不能採用沒有應用案例的設備。」
「你確信嗎?」
「基本上是這樣的……」
「那麼,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也就是浦汽認為臨機的機床總體品質是過關的,唯一的障礙就是缺乏應用案例。換言之,如果沒有這個障礙,那麼浦汽是更傾向於選擇臨機的機床的。」
「話也不能這樣說……」
浦汽的反擊並沒有讓外界的質疑消失,相反,關於「沒有應用案例」這個理由,反而帶來了更多的質疑。不止一家媒體刊發了評論文章,指出這個理由其實是站不住腳的,尤其是聲稱這個理由是所謂國際規則,就更難以讓人相信了,國外推出的那些新設備,都是誰先用的呢?
更有目光敏銳的人,直接就質疑這種做法其實是在歧視國貨。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後起國家,許多工業裝備的研發都滯後於發達國家。如果中國的企業堅持只有成熟裝備才能應用,那麼中國的裝備製造企業就永遠也無法獲得市場。
人民大學教授王梓傑就是對這種做法提出嚴厲批評的學者之一,他一連在媒體上發表了七八篇署名文章,又在好幾個國家級的研討會上大聲疾呼,要求有關部門打擊這種歧視國產設備的行為,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
記者向來都是無風都要起三尺浪的,更何況這件事情里有這麼多的新聞點。除了包娜娜請來的托兒之外,各家媒體都派出了財經口或者工業口的記者,前往浦汽進行採訪,以便蹭上這個熱點。莫靜榮一天接待了十幾撥記者,腦子被攪得暈暈乎乎。
他倒也想過要讓秘書替自己擋駕,無奈有些記者的來頭非常大,不是浦汽能夠惹得起的。他今天敢拒絕記者的採訪,明天記者就敢來幾個「我們不禁要問」之類的誅心猜測,讓整個浦汽都下不來台。
「事情怎麼會鬧成這個樣子!你們的工作都是怎麼做的!」
送走當天的最後一撥記者,莫靜榮終於爆發了,把徐茂和劉智峰喊到自己辦公室,開始大發雷霆。他奈何不了那些無冕之王,還奈何不了自己的屬下嗎?
「莫總,這件事,真的不能怨我們啊。」劉智峰哭喪着臉辯解,「我們都是照着公司規定的口徑和臨機那邊交涉的,是臨機不按套路,找記者來造勢,我們也沒辦法啊。」
「當初我們就不該惹上臨機。」徐茂說,「我們如果從一開始就拒絕臨機的設備,也不去對他們的設備進行考核,現在也就沒這些事了。」
「那可未必!」劉智峰說。引入臨機來壓染野的價,是莫靜榮的主意,但劉智峰沒法拉莫靜榮來背鍋,所以這個鍋是他劉智峰的,他必須要把事情說清楚才行。
「臨機到咱們這裏來推銷設備,咱們沒有理由不先看一看。如果我們連看都不看,臨機就更有話說了,我們只怕會更被動。」
「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