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輝與李本深率領一萬清軍,一路上勢如破竹,殺得朝鮮軍隊屍橫遍野。
清軍此次出征,如果只能用一個字來概括馬光輝的心情,那就是——爽。
朝鮮軍隊觸之即潰,漫山遍野而逃,清軍士卒殺得爽,朝鮮人腳底抹油,撒丫子逃得倉皇,被清軍砍瓜切菜般的收割生命。
一時間,在明軍手中連續吃癟的馬光輝,在朝鮮戰場上重振了雄風。
戰場上出現早前清軍入關時的一幕,清軍打到哪裏,朝鮮人就立刻撒丫子狂奔,甚至清軍還沒殺到,駐守城池的朝鮮軍隊,就以經沒影了。
在從平壤通往漢城的路上,一個清軍把總帶着百餘名清軍,就能追着數千朝鮮人狂奔,而清軍也覺得十分的合理。
馬光輝與李本深出了平壤南下,通向漢城的道路,可以說異常順利。
清軍前鋒只有一萬人,逃命的朝鮮人卻有十餘萬人,新募集的朝鮮僕從軍,比之前林慶之敗得更快更加徹底,十餘萬人在開城,被馬光輝輕鬆擊敗。
一萬破十萬,滿野都是倉皇的而逃的潰兵,還有清軍勇武追擊的身影。
如此場景,足以讓任何一將,生出一絲驕狂,高估自己的實力。
這時,連比較謹慎的李本深,也放棄了警惕,只顧催促大軍向前。
清軍數天之內,就殺穿黃海道,進抵漢城附近。
馬光輝大軍抵達漢城之北六十里時,從朝鮮人口中得到一條消息,「海寇已退,漢城已空。」
馬光輝聽說趙銘撤走,當即急催大軍前進,去證實消息的準確性。
漢城之北,碧蹄館附近的山丘地帶之中,一萬清軍急速向前挺進,士卒頭頂斗笠起伏,腳步震動山林。
在一處丘陵上,幾名明軍斥候,在樹林裏注視着浩浩蕩蕩,士氣高昂的清軍隊伍,見其打着「馬」字旗和「李」字旗,便知道是清軍的前鋒人馬。
這一萬清軍向漢城急進,清軍士卒刀矛鋒利,盾牌堅固,銃杆林立,還有火炮隨行,便知道是一支精銳之軍。
斥候觀察了片刻,立刻調轉馬頭向山丘下奔去,抄另一條近路向碧蹄館奔去。
這時早已得到消息的趙銘,以令明軍將士,在丘陵內隱蔽。
這次,明軍六千陸師,因為要阻擊洪承疇,增援救援前鋒,所以俞國望率領一個營三千多精銳步軍,去阻攔洪承疇,趙銘手上便只有一個騎兵營,大概三千馬軍,另外在加上從水師抽調的兩千火槍手,兩千進戰殺手隊,以及一千倭兵,共計八千人設伏。
這時,斥候奔回樹林中,來到一塊大石頭前,翻身下馬,急聲稟報:「啟稟大帥,卑職等人已經探查清楚,馬光輝、李本深皆至,一萬清軍半個時候後,便會經過此地。」
馬光輝和李本深乃是趙銘的老對手,趙銘知道這兩個人,並非飯桶,還是有點本事,加之清軍兵力比明軍伏擊的人馬還多,而且明軍之中,還有四千不善於陸戰的水師官兵,所以趙銘還是比較謹慎。
趙銘坐在大石頭上,問報信的斥候道:「可知洪承疇到了何處?」
斥候當即抱拳回道:「啟稟大帥,洪賊應該已經到了開城。」
開城距離漢城不到百里,距離碧蹄館不到八十里,洪承疇率領的騎兵半日之內就能衝到碧蹄館附近。
趙銘不禁皺起眉頭,沉吟片刻後問道,「清軍裝備如何?」
斥候忙回道:「啟稟大帥,敵軍騎兵不多,以步軍為主,不過清軍步軍雖說是綠營,裝備卻十分精銳。他們與我們相比,除了缺少衣甲之外,火槍和野戰銅炮都有,行軍隊伍浩浩蕩蕩,殺氣騰騰,絕不是烏合之眾。」
趙銘微微皺起眉頭,綠營兵居然都裝備了火槍和隨軍的野戰銅炮,便說明滿清確實從西夷手中獲得了大量火器,居然都能給綠營裝備了。
很顯然,清軍前鋒的戰力並不差,而洪承疇又距離很近,給了明軍的伏擊,提升了難度。
這時,顧炎武緩緩道:「大帥,大軍已經設好埋伏,就只能一戰。綠營兵雖然裝備不少器械,但是料想並不如我軍熟練。」
丁維岳大聲道:「咱們東海鎮七八千將士,能夠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