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至崇明的軍民,共計有十萬一千餘人,其中李成棟的兵馬有七千餘眾,趙銘水陸兩營編滿後將帶走六千餘人,眷屬四千餘人,跟隨趙銘來的義軍,將帶走四千餘人,除此之外,還有數百士紳眷屬和讀書人,也將離開崇明,前往舟山。
這樣一來,安置在崇明的人口,大致有八萬多人,壯丁約有一萬二千餘人,分為十二個千戶所,分佈於崇明附近各個沙州。
如果這些壯丁,全部編為屯軍,趙銘的實力便會大增,而一萬多屯軍加以訓練,並於各沙州築堡後,便足以守衛崇明。
現在滿清兵鋒太盛,明朝很難抵擋,十多萬浙兵被多鐸輕鬆打垮,明軍在正面戰場,很難勝過清軍,所以崇明這顆棋子便非常重要,能夠起到牽制清軍,使之無法全力攻擊明軍,始終顧忌南京遭襲。
明軍要在崇明,站穩腳跟,最重要的就是水師和糧食。
滿清起於白山黑水之間,蠻族素來,不太注重水師。
如今滿清佔據大半個中國,馬軍步軍無人能敵,但是卻始終沒有建立一支真正的水師。
崇明位於長江口,四面環水,清軍沒有水師,很難進攻崇明,所以即便多鐸到了江南,趙銘也不太擔心,多鐸會攻擊崇明。
因此明軍要站穩腳跟的關鍵,就是自己不能餓死在崇明島上。
這便需要足夠的糧食,而糧食的來源,除了搶劫和購買外,自己也需要自己種植。
清晨,東升的朝陽撒在沙洲上,海面和沙洲呈現一片金色,無數人影沐浴在陽光下,正幹勁十足的勞作。
沙洲上,築堤圍田,開墾土地,修建水寨正同時進行。
崇明島上二十餘萬人,無論男女老少,都被發動起來,江邊人頭攢動,幾萬人一起勞作,場面十分壯觀。
沙州地勢平坦,大船無法靠近沙州,郭忠領着三千水營士卒,還有近萬百姓,趁着江水水位比較低,清理原來崇明島上的碼頭,挖出一條供大船靠近碼頭的航道,並砍伐樹木,搭建水寨,讓水營有個避風之地。
趙銘則拿着鐵鍬,帶頭圍堤,他揮汗如雨,軍民看見他這麼拼命,心中感動之餘,也都埋頭苦幹,無人偷懶。
江灘上插着明旗,軍民們揮舞着鋤頭和鐵鍬,都沒直起腰來,個個揮鋤如雨。
李忠明領着一隊士卒,負責敦促百姓幹活,不過眾人都奮力勞作,於是督促成了鼓勵,鎮撫司的士卒敲鑼打鼓的激勵士氣,敲兩下便大聲喊道:「都快點幹活啊!」
土堤旁萬人站成一排,齊齊揮動鋤頭、鐵鍬,很快就築起了一條圍繞沙洲的土堤,而在土堤之內,無數老弱婦孺,則彎腰在田地里勞作,老人趕着耕牛,少年扶着犁,開墾土地。
崇明島上,一片忙碌的場景,趙銘一直干到中午,婦人們挑來吃食,士卒敲響銅鑼,高聲喊道:「吃飯了,眾人才坐在地上休息。」
趙銘直接一屁股坐在鋤頭把兒上,端了碗飯,邊吃邊與夏完淳和何文成說話。
土堤圍起來,田地開墾後,馬上就要開始春耕。
夏完淳道:「將軍繳獲了一批糧食,種糧能夠備齊,可以發種穀耕種,只是耕牛、犁鏵稍嫌不足,各種農具也十分欠缺!」
牛是稀缺之物,崇明島上只有二百多頭,耕地有五六十萬畝,牛確實太少了。
農具是先也沒有準備,現在許多士卒都是拿手扒土。
趙銘沉聲道:「耕牛我讓人想點辦法,看能不能買一批,不行的話,就讓郭忠派水師去搶。至於農具,我這次繳獲了不少鐵錠,倒是可以立刻讓工匠趕製一批。」
正說着話,李元胤走了過來,他站在人群中四下張望,問了幾人,才看見遠處的趙銘。
「趙將軍,好消息!」李元胤忙走過來。
趙銘將吃完的碗放在一旁,不禁問道:「什麼好消息?」
李元胤道:「胡香主傳來消息,多鐸已經退兵,清軍主力已出浙江,返回江南了。」
趙銘聞語臉上頓時大喜,他入長江的目的,就是要逼着多鐸退兵,現在多鐸退兵,他的目的便達到了。
「真的?」趙銘站起來喜形於色,夏完淳等人也都高興
第153章崇明種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