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的帳目有一定的數,李諸想建房了。這是李諸家裏的頭等大事,不只李諸自家人關心,大伯也為其緊張操心着。
李諸將這個建房提出來,得了一個反對,四個同意,一個棄權。反對的是鄧氏,她要將錢省着給倆孩子交束修;鄧熾在這方面不好提議,棄了權;李海哥仨及濱濱是非常贊成的。
李諸聽了鄧氏的原因,抓着李海及鄧熾背了考秀才時相關的書,李海當然是順溜地背了下來,鄧熾雖然有些吃力,但是也能完整的背下來。李諸考過後,想了想,對鄧氏道:「倆孩子讓他們直接考秀才吧,不用去上學了。一來他們識字,咱們天天都督着他們看書的,二來也省下束修錢。」
鄧氏對此是極不同意的,說:「孩子們聰明,字識得,書會背。去學堂他們可以交多些同年的朋友,天天拘在學裏,也不像話。」
李海聽到,應道:「娘,咱們去學堂,也不一定會交到朋友。蠢笨的,交這樣的人有什麼用。」
鄧氏搖搖頭,接着道:「不是會讀書才是聰明的,不會有蠢笨的,只有懶的,懶的你們可以不去識,其他的人,你們都去交一二,這樣才是好的。」
濱濱知道娘的意思,她這是培養哥哥們的交際能力了,這個想法是好的,但是往往夢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哥哥們認識村裏的上學孩子,對其日後不一定有幫助,且大家朝見晚見的,也不會有什麼增益,除非是在外公的教導下,上鎮上學習,但娘肯定是不捨得的。從外公每次在娘這裏吃鱉就知道了。
鄧熾在旁邊聽着,突然道:「鄧嬸,李叔,你們供我吃住。對我已有養育之恩,我又豈好意思再讓你們供我上學。而且李叔也說我現在本事,可以考秀才了。不如就按李叔說的,讓我直接試試考秀才。如果過了,也省下些束修銀子。以我的情況也不可以考舉人,我考了秀才,還可以出來幫大家幹活。」鄧熾心裏是極不願意與其他人打交道的,心裏的驕傲不允許。更不能容忍與一群流着鼻涕的孩子坐在一起聽學。
李海也在一旁附和,他當然不清楚鄧熾心裏的彎彎道道,他是極不願意上學的,村里上學的孩子個個都髒邋箕的,他是極不願與這些人打交道的,而且說的話是不着調的。
這也不奇怪,六歲的孩子正是天真爛漫時,哪有個個像李家這樣的天才怪物?
李諸也是反對的,自家孩子既然都背出學堂教的書了,為什麼還要去聽這些東西?
鄧氏在家裏人的一致勸說下。終於同意讓倆孩子直接去考秀才,不上學,鄧氏道:「鄧熾與海兒不上學,直接考秀才,你還小,地里的活也不需要你忙活的。」鄧熾聽得心裏一暖,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什麼。
這樣,李諸家建新房子的事就排上議程了。
李諸將家裏的想法,事無巨細。一一與大伯匯報。大伯一邊聽,一邊點頭,對李諸道:「諸,敏是心疼孩子。才有這樣的想法,想法是好的,但是你們家孩子確實是不需要再去學堂學這些的,敏兒是想孩子們識大體,擴交際,但是在咱們這樣的小村里。也沒有什麼人特別出彩的。她最終不也答應了孩子不上學。」
李諸點頭道:「是這樣。」大伯道:「諸,你們家裏現在來錢的法子是穩定的,正當來錢,你們是節儉的,用得少,存銀會越來越多,你要想想,銀錢都如何用,可不能每次一有存銀,就都用光。雖然說賺多花多,但是還要會存銀,這樣心裏才不慌。如果是像上次一樣,來個內戰什麼的,有銀子還是可以周旋個一二的。」
李諸想了想,對大伯道:「大伯,這個容我想一想,我要回去與敏商量一下才行。」
大伯李洪深點頭道:「是這樣,倆人有商有量,日子才會更好。」
李諸謝過大伯,打算回家與家人商量存錢的問題。
突然,李海衝進大伯李洪深的家,拉着李諸道:「爹爹,快,回家,二伯回來了。」李諸聽後驚訝地道:「怎麼回事?他怎麼突然回來了?」
李海讀書多,戰亂期在濱濱的點撥下,及跟着在店鋪里學了幾天,是個明理。一邊拉着李諸一邊向家裏的方向走,口齒清析地道:「二伯正在趕大姑一家走,說什麼嫁出去的女兒舉家帶口的到我們家住,不成規矩。二伯說收養幾天沒問題,現在時間如此之久,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