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貞元元年接近尾聲的時候,在平定李懷光叛亂中的幾位武將,結束了論功行賞。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功勞最大的北平郡王馬燧,受封光祿大夫、侍中,一子得了正五品官。和當初給李晟的榮光一樣,德宗皇帝還親賜兩篇銘文,只是沒有做成大碑豎在京城外,而是教馬燧帶回了帝國的北都太原,刻在他自己的軍府中。
剛過天命之年的渾瑊,如朝堂上下猜測的那樣,由於接連在朱泚之亂和李懷光之叛中表現出對聖主赤膽忠心,加上老朔方的資歷,直接接管了李懷光在河中的所有朔方軍餘部。
冬末,這位檢校司空渾瑊大將軍,陪同天子在京郊祭天后,北上出鎮河中。自此,當年雄踞帝國西北部的朔方鐵軍,被分為邠寧、河中兩支,各自屯駐,由韓游環、韓欽緒父子領邠寧軍,由渾瑊領河中軍。
靈鹽節度使杜希全,也頂着一腦袋諸如太子少師、檢校尚書左僕射之類輝光四溢的頭銜,回到了靈武城。
同時,他為那支群龍無首的胡兒神策軍帶來了聖主的詔令:回長安,領賞,過年。
默沙龍和何文哲兩位副將接了旨意後,喜憂判然。
靈州留後李起在此前的守城戰中,對勇敢而不失沉穩的何文哲,頗有好感,此刻見何文哲緊鎖眉頭的愁容,不由更敬佩他對主將的忠誠。
眾人散去後,李起主動向杜希全問道:「杜公,皇甫珩到底是神策軍制將,不知聖主……」
杜希全瞥了部下一眼,輕哼一聲道:「他自己蠢,怨誰?難道老夫我的邊軍剛經歷了河中惡戰,連個年都不好好過,就撲到鳴沙去和蕃子拼命,只為了把他皇甫大夫撈出來?」
李起低頭喏喏。
杜希全眼珠一轉,又道:「那個和大長公主有染的貶官,鹽州司馬李升,出使吐蕃後,傳報回長安,聖主也已知曉。蕃子既然仍存了討要安西北庭的念想,手裏扣着大唐的將軍,哪裏捨得一時就弄死了。蕃子趁我不在,打靈武城時,你守得辛苦,想來和那神策軍的幾個副將也存下了幾成過命的交情。方才我瞧着那個姓何的,又急,又不敢問,是個老實的胡將,聽說他祖上還曾在我靈州地界住過,你去與他喝頓酒,透三成聖主的意思給他,寬寬他的心。」
李起忙道:「下官領命。」
幾日後,神策軍拔師離開靈鹽。
將卒們在朔風中疾行南下,回到京城,朱雀大街西邊的胡人聚居區中,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這些家庭,不論是當年西域諸國的王公使者後代,還是在西市將買賣做得風生水起的商胡後代,仿佛第一次感受到,大唐邊患的起起落落,與自身的命運聯繫得那樣緊密。
何文哲向兵部報了死難士卒的名冊,又一一將朝廷的訃告和撫恤送到各家各戶後,方來到街東的長興坊,硬着頭皮敲開皇甫宅的大門。
珩母王氏免不了又痛哭一場,又絮叨些兒子本是萬軍中取敵酋首級的驍將、奈何卻帶了支新軍的話。
何文哲坐在下首聽着,那張臉憋得通紅,並且都快低到膝蓋上去了。
他是真的覺得愧疚難當。若不是不信任默沙龍,唯恐默沙龍回京後非議皇甫珩,或者怠於與兵部接洽陣亡士卒的相關事宜,何文哲甚至就想留在靈武城或者鹽州。那樣的話,他至少可以從那些消息靈通的往來商隊中,不時打聽到皇甫大夫的消息。
何文哲方才騎着馬一路從街西走到街東,看到長安城內不管高門還是小戶,不管達官還是寒庶,皆是團員過年喜意盈盈,而入得皇甫宅來,瞧着這一門老幼婦孺、唯獨失了男主人的哀戚情形,何文哲如坐針氈。
若昭去歲與丈夫這位副將打過幾次交道,直覺他是個可靠之人。
哄走了哭哭啼啼的王氏,若昭和緩了口吻,向何文哲問起皇甫珩身陷虜營前前後後的一些細節。
「李升?可是以太子詹事坐事被貶鹽州司馬的?」
「正是。大夫春末夏初領軍駐守五原後,李司馬常來看神策軍練兵,有時候還陪着鹽州刺史杜光彥來大夫帳下喝酒。」
若昭沉吟片刻,向何文哲道:「何將軍,我家阿郎是自靈武城南下偷襲鳴沙,這位鹽州李司馬卻這般着急地去出使探問究竟,何將軍覺得奇怪否?」
第二百三十六章 另有隱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