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莫知道未來香港經濟失落的原因是沒有創新的土壤,沒有實體行業支撐導致的。隨夢小說網 m.suimeng.co
那麼他現在能做的就是趁早補全這些。
沒有創新的土壤?創業成本太高?沒條件創業?香港該大力發展什麼行業呢?
對比借鑑其他未來發展的很好的城市,以提供思路。比如:新加坡,就是一個很好的參照物,兩者條件相似,同屬亞洲四小龍,但它卻是個製造業強國,2019年時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
新加坡自獨立以來,未雨綢繆,大力扶持實業,幾十年後終於打下了石化、晶片產業、機械製造、生物醫藥在內的製造業四大基石。
有製造業支撐的新加坡,大大增強了經濟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同為亞洲四小龍,在2010年,新加坡經濟總量首次超過香港,人均gdp更是遠遠地將香港甩在身後。
反觀香港,產業空心化是其gdp數據落後於新加坡的重要原因。數據顯示,金融服務、貿易及物流、旅遊、專業服務及工商業支援服務佔比超過95%,製造產業微乎其微。
港府也曾經嘗試發展互聯網、半導體、生物醫藥等實業,但最終卻以失敗告終。
同樣面積狹促的新加坡,地理條件、資源稟賦與香港非常相似,甚至在發展半導體、生物醫藥產業方向上也不謀而合。
為什麼新加坡會成功,香港卻失敗了?
這是因為,發展實業,既需要眼界,更需要定力。
與光鮮亮麗的金融業相比,製造業是個苦差事,需要耐得住寂寞,下笨功夫,必要時要能做出取捨。
這種取捨,體現在對房地產的態度上。
同樣是土地侷促,同樣是房價高企,但新加坡的居住條件要比香港好太多了。
不可否認,房地產也是重要的經濟支柱。但是,新加坡是在不影響民生的基礎上發展房地產產業。
1964年,新加坡政府宣佈實施「居者有其屋」計劃。21世紀後超過80%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承建的公寓,其餘20%的居民則住在有地房產以及私人公寓。
在打壓高房價上,新加坡政府也不遺餘力。
實施嚴格的「限售+限購」政策,同時採用低房產稅率和高印花稅率的稅收調控組合,抑制投資需求。
正因如此,新加坡經濟才沒有像香港那樣,被房地產綁架。
21世紀後,人們復盤這次交鋒,欽佩新加坡打壓房地產、扶持實業的定力與決心。才為香港感到憂慮,未來的香港,能夠為世界製造什麼?
突然出現一種感覺,天朝把香港的房地產都學到了,什麼『樓花』『公攤』統統都有,大部分錢也都湧向了房地產。
投資買房的人比辦工廠的老闆還賺錢,也更容易,誰還做實業啊。
都拿錢放在房子上等它升值,這樣更安全更簡單,還不用操心生產雜事,等着下一波年輕人來接盤就好。
大家都想着國家隊是肯定不敢讓房地產崩潰的,賭運氣,最後就看誰倒霉了。
指不定今天身家數百萬,一覺醒來,明天就負債上百萬了。
但這樣長久積累後,國民經濟也越來越虛了。實業興邦才是正道啊。
那麼現在石莫該怎麼做?又能夠做什麼?
目前的港英政府還在關注香港的前途問題,註定不會主動引導香港實體產業崛起,努力發展香港經濟,他們坐着收地租多簡單,多輕鬆容易啊,反正以後這些都可能不是他們的,去流那麼多汗,操那份閒心做啥。
但如果不趁着現在的有利時機去發展相關實業,等到97年後,港府再想有所作為,已經遲了。
別人都已經佈局十年、二十年時間,到時想追趕,差人家一兩代的技術,就只能在後面吃灰了。
跟中國「缺芯少魂」的情況一樣,別人建好的技術與市場護城河,不是那麼好突破的。到時香港財閥「李嘉誠們」的力量也壯大了,內部阻撓更多,想擺脫產業空心化更不容易。
港府:我實在太難了。
因此,石莫想趁着現在資本密集的高附加值新興行業,成為經濟發展潮流時,
第99章 香港「硅谷」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