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的王城,格外喧囂;
荒漠各大部族的頭領帶着貴族們於此相聚,老蠻王正式宣佈退位,讓自己的兒子去繼承蠻族復興的偉業;
鎮北王府的世子親手幫蠻族點燃了祭壇之火,
將城內無數蠻族的歡騰提到最高峰的同時,也引來了磨刀霍霍的鎮北軍。
三萬鐵騎,
三萬老卒,
他們沒有經歷過南下乾國的揮揮灑灑,也沒有經歷十日轉戰千里打崩半個晉地的豪邁不羈,未曾於望江江畔望見野人屍身填塞江道,更沒有見識過郢都大火時的夜如白晝。
但他們並未閒着,他們像自己的父輩,自己的祖輩,自己先輩們一樣,一直游弋在荒漠的邊緣,面對着漫天的風沙,警惕盯着那個雖然衰落卻依舊有着極強底蘊的民族。
李豹、李富勝、李良申,三鎮皆出;
而這一鎮,作為拱衛侯府的近衛親軍,才是三十萬鎮北軍的真正精華。
靖南王入京,是帶了一萬本部精銳的,但一個都沒帶走,全都留在了京城,更是將王令,丟給了鄭凡。
種種原因先不談,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沒必要帶上他們。
因為在北封郡那裏,有更合適的一支兵馬。
他們習慣了荒漠的氣候、風沙,習慣了於沙漠上跑馬殺伐,傳承自上一輩的弓馬騎射,平日裏,自己更是未曾荒廢過絲毫。
一定程度上來說,這支鎮北軍,比蠻人更像是蠻族。
老蠻王於祭典上,剛剛說過;
上一代鎮北侯,那是真的沒事兒時就喜歡領兵入荒漠強行開戰打一打,那段時間,是真的屈辱;
到這一代鎮北侯時,好些了。
在老蠻王看來,這是因為這一代鎮北侯和燕國的大皇帝站在了一起,他們的目標,不再是防備來自荒漠上的威脅,而是想要去一統東方的諸夏。
但大燕的皇帝,從未將自己的目光,挪開過荒漠絲毫。
大燕的鎮北侯爺,也從未忘記自家的祖訓。
是的,
李梁亭繼位侯府之主後,比他父親在時,消停了很多。
但實則,鎮北侯府對荒漠的滲透,更強了。
靠刀馬宣誓實力的歲月已經過去,該證明的也早就證明了,所以,李梁亭做的,就是在荒漠上,編織一張網。
鎮北軍,是在他李梁亭手上,開始大肆吸納異族入軍聽用。
當年的野人王苟莫離,也正是因為這個當口,才有機會在鎮北侯府下當個輔兵,學習兵陣之法。
而與此同時,鎮北侯府和荒漠的關係,自然而然地,開始變得更為緊密。
馬踏門閥之前,有有識之士就曾上書,說鎮北侯府此舉,是在養寇自重,原本鎮壓蠻族的侯府卻開始和蠻族和荒漠走得越來越近,其心可誅!
但也正是因為有這張網,這一層關係在;
所以,
這三萬鎮北軍精銳,才能夠悄無聲息間,進入荒漠,迂迴自王庭的西面,發動進攻。
這裏面,少不得侯府百年來對荒漠地理地形以及各方面情報的搜集,畢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但更有建立起來的深厚關係,在此時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有部族幫忙掩蓋行蹤,
有部族提前準備且支持了糧草,
有部族原本承擔着幫王庭警戒的任務,卻故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其實,
燕皇駕崩前,小六子之所以能夠早早地探測到自己父皇要對荒漠用兵的意思,就是從商路上來的。
這個時期,商人,尤其是跨國商人,往往都帶着官面上間諜的意思。
他們負責勾連地方上的權貴,和蠻族貴族打好關係,而這些關係,一直存着,等待着變現的一天。
百年來,
來自東西方的壓力,讓鬆散的蠻族,開始有意識地整合起來。
蠻族比野人龐大得多,作為曾經凌駕於東西方之上的強橫族群,他們的有志之士,也更多。
他們看見了蠻族的出路,必須是團
第五百二十五章 錕鋙白髮